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便民图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便民图纂

综合类著作。明邝璠撰。十五卷。璠字廷瑞,任丘(今属河北)人。正德进士,官知县。搜集民间耕作、园艺、牧养等农业技术知识及养生、验方等医学内容,分类编辑而成。实为古代民间日用手册。卷一至卷九,卷十二至卷十五,为耕作、桑蚕、园艺等农业知识及占卜一类内容,与医学无关。卷十,起居,有关养生内容,卷十一至卷十二,为调摄类。载有风、寒、暑等二十八类外感及内伤杂病,和疮肿、诸伤、杂治、妇人、小儿等病方。每类病证下罗列数方,以备选择,主治简要,每方述其药味、剂量、服法。方切实用。有些方剂,为《普济方》所未载。后世《本草纲目》等医籍中也多引用。有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据万历二十一年(1593)于永清刻本影印本。

《便民图纂》A Pictorial Book for the Dai-ly Life of Common People

明代苏南一带供农村日常生活及农事活动翻检用的通书,其中农事活动占很大篇幅。作者不详。其书原名为《便民纂》,有文字无插图。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有人把宋代楼《耕织图》的题诗改为吴语竹枝词,连图放于卷首一起刻印,因而改名《便民图纂》。因嘉靖三十一年(1552)贵州刻本提到“邝廷瑞始刻于吴中”,后人多认为此书的作者是邝璠(字廷瑞)。邝璠于弘治七年至十二年(1494~1499)曾任吴县知县,翻刻此书以为推广农事,完全可能。是否即是作者始刻则难肯定。鉴于此书的内容庞杂,又有不少节录前人的著述,显系民间长期流传,陆续有所充实而成,不是一人一时独立完成。
全书共十六卷,卷一“农务之图”15幅和卷二“女红之图”16幅,每图都附有吴语竹枝词(见图1、图2)。卷三至卷十六是文字叙述,内容广泛涉及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卷三“耕获类”,主要介绍粮食、油料、纤维等大田作物的栽培技术;卷四“蚕桑类”,叙述蚕桑生产;卷五、卷六“树艺类”,主要叙述花、果、蔬菜等园艺作物的栽培技术;卷七“杂占类”,主要讲气象预测,虽有不少穿凿附会的成分,但也不乏老农的经验总结;卷八至卷十分别题为“月占”、“祈禳”、“涓吉”,基本上属于封建迷信的东西;卷十一“起居类”和卷十二、卷十三“调摄类”,主要论述生活宜忌和医疗卫生;卷十四,“牧养类”,除讲述普通禽畜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和相法外,还载有鱼、鹿、猿、鹤、鸽、鹦鹉等动物的疾病防治方法;卷十五、卷十六“制造类”,主要叙述农副产品的加工、贮藏、腌渍、烹调和家庭日用品的制备、保藏和修补技术。全书结构分明,条理清晰,虽然大部是抄录或节引前人著作,但也有其独到之处,如关于水稻生产的内容,从耕垦、治秧田到收割、贮藏,每个生产环节都作了较全面的叙述。蔬菜方面收录了油菜打薹摘心等第一手资料。
上海图书馆藏有《便民纂》十四卷,保存了不少《便民图纂》未收的资料。《便民图纂》初刻于弘治十五年(1502),日本内阁文库藏有据初刻本转录的江户抄本,约有五六种刻本。现代以1959年农业出版社出版的石声汉、康成懿校注本最便于使用。



图1 插莳图



图2 采桑图

便民图纂

综合性农书。十六卷。明邝璠编。邝璠(生卒年不详),字廷瑞。山东任丘人,正德进士,弘治七年(1494)知吴县,历官河南右参政,“循良称最”(《同治苏州府志·名宦类》)。他任职江南吴县,对太湖地区的农业生产颇为熟悉,故于弘治十五年(1502)在吴中编刻此书。
《便民图纂》前二卷系农桑方面的图画,共有三十一幅。卷三耕获类,卷四桑蚕类,卷五、卷六树艺类(包括花、果木、蔬菜),卷七杂占类,卷八月占类,卷九祈禳类,卷十涓吉类,卷十一起居类,卷十二、卷十三调摄类,卷十四牧养类,卷十五、卷十六制造类。万历癸已(1593)永清刻本将第一、第二卷合为一卷,成为十五卷本,内容章节与嘉靖甲辰本相同。《便民图纂》的主要内容为农业生产技术,体现了以水稻为主,蚕桑为重要副业的农业生产的传统格局,兼有医疗、家庭用具、日常生活等内容。由于内容包罗万象,文字通俗,故流传久远且广泛,对指导和普及当时的农桑技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此书的大部分内容虽系抄录或节引有关各书系统编纂而成,但有不少内容仍然值得重视。如书中记载的当时江南地区老农的耕作、园艺、蚕桑、畜牧、农产品加工等操作经验,以及有关的民间验方,在当时和后世均产生过一定影响,颇具参考价值。对于水稻栽培的经验,作者从耕垦、治秧田起,一直到收稻、舂成米储藏,均作全面细致而简要的叙述,反映了作者丰富的水稻生产的实践经验。又如前二卷关于农桑方面的图画,是以宋楼的《耕织图》为蓝本改写的。楼的《耕织图诗》工整典雅,邝璠改换成民间的吴歌《竹枝词》,通俗、易懂,更为江南群众所喜闻乐见,真正达到“便民”、普及的目的。
据考证,此书非一时一人所编。今人王毓瑚认为:“大约此书是民间历来传录的本子,并非作于一时,显然也不是出于一人之手。”(《中国农学书录》)《便民图篆》的祖本是成化弘治间所刻之《便民纂》十四卷,当时并无插图,从其类目上看,可知与后来的《便民图纂》大致相同。
有明弘治壬戌(1502)刻本、明嘉靖甲辰(1544)广西刻本、嘉靖壬子(1552)贵州刻本与明万历癸巳(1593)永清刻本及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便民图纂

近人以为该书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也有称为邝璠撰。16卷 第1卷有农务图15幅;第2卷有女红图16幅;第3卷以下为耕获、桑蚕、树艺、杂占、月占、祈禳、涓吉、起居、调摄、牧养、制造等类。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排印本。

《便民图纂》Illustrations of People's Livelihood

中国明代农书。邝璠撰。璠字廷瑞,任邱(今河北任丘县)人,弘治进士,曾任吴县知县、河南右参政等职。一说本书作者不详,只是邝璠在吴县任内所刻。全书十六卷,第一卷农务图15幅,第二卷女红图16幅,从第三卷起分为11类,其中如耕获、桑蚕、树艺、牧养等均属农业范围。此外杂占、月占、制造等部分中也多有与农民生活和生产有关的内容。

便民图纂

十六卷。无编者姓氏。《明史·艺文志》及《中国丛书综录》均著录为明邝璠撰。但据近人研究认为,此书并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邝璠,字廷瑞,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本属农书类,但由于书中所记内容“旁及祈福、择日及诸格言,不名一家”,因此被附在杂家类。本书是一部古代民间日用手册之类的书籍,内容包括耕作、园艺、牧养等农业技术知识和医药上的民间验方,此外还有饮食器用的常识和阴阳占卜等迷信部分。第一卷为 “农务图”,共计十五幅; 第二卷为 “女红图”,共计十六幅,后边均附有 “竹枝词”一首; 第三卷以下共分十一类,即耕获、桑蚕、树艺、杂占、月占、祈禳、涓吉、起居、调摄、牧养、制造。就整部书内容来看,以农耕和占验为主,其它各卷涉及到杂家各类。其中便民者甚多,但因所记庞杂,未免冗琐。书中关于“以桃枝洒雄黄水避鬼魅法”及“以千年枯木祛狐狸法”等则更显荒诞。此书于明弘治十五年 (1493)由邝璠首刻于吴中,后又有弘治十五年云南人吕中刻本及嘉靖二十三年 (1544)刻本、万历二十一年 (1593)刻本。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排印本。并收入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中国古代科技图书丛编》初集及该所出版的《中国古代版画丛刊》第三函中,1961年版上海图书馆 《中国丛书综录》子部农家类有著录。

《便民图纂》

中国明代农业著作。作者邝璠,成书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全书共16卷,第1卷“农务之图”15幅,第2卷“女红之图”16幅,后14卷均为文字。从第3卷开始分耕获、桑蚕、树艺、杂占、牧养、制造、月占、祈禳、涓吉、医药卫生等内容。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