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俊士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俊士

古代选举制中中选的等级名。俊士得入国学。国学毕业合格称进士,进士后可任以官。《周礼·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于学,曰俊士。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嫡子,国之俊选皆造焉。” 陈浩注: “刘氏曰: 论者,述其德艺而保举之也。苗之颖出曰秀,大司徒命乡大夫论述乡学之士,才德颖出于同辈者,而礼宾之,升其人于司徒; 司徒考试之,量才而用之为乡遂之吏曰选士。选者,择而用之也。其有才德又颖出于选士,不安于小成而愿升国学者,司徒论述其美,而举升之于国学曰俊士。俊者,才过千人名也。”

俊士

❶周代称选举入太学者为“俊士”。《礼记·王制》:“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
❷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唐代置。武德四年(621),曾令诸州举送俊士等,由本县考试,州长重核,取其合格者与秀才、明经、进士一同贡入京师。次年经吏部考试,得俊士十四人,敕放选与官。咸亨后,此科即废。
❸唐代官学生员名目之一。开元七年(719),命州县学生年二十五以下,八品子弟,庶人二十一岁以下,能通一经,或有文辞、史学者,入四门学为俊士。诸州贡举省试不第而愿入学者,亦可为俊士。
❹太平天国称补廪为俊士。洪仁玕《英杰归真》:“以秀才为秀士,以补廪为俊士,以拔贡为杰士,以举人为约士。”据太平天国《钦定士阶条例》,太平天国科举考试,于四月郡试后,每年五月由京遣放提学官到郡,考文、武士子各一场。五月初五日考文士子一文一诗,复试一策一诗。每十名应试者取中一名,即“俊士”,由提学官发给执照,可直接参加省试的文科考试。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3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