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俳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俳赋paifu赋体的一类。又称骈赋。俳,是游戏之意;骈,是骈偶,指字句对仗。骈赋开始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魏晋时赋体逐渐骈化,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变化灵活。至左思的《三都赋》、陆机的《文赋》,句式渐趋整炼,体制趋于严整。南北朝时,对偶工整、辞藻华丽新巧的俳赋,成为一般赋作的主要体式。如鲍照的《芜城赋》,江淹的《恨赋》、《别赋》,沈约的《丽人赋》,谢庄的《月赋》,庾信的《哀江南赋》、《小园赋》等都是俳赋。由于讲究声律,句式渐趋四六,南北朝俳赋已接近唐代律赋。 俳赋文体。又称“骈赋”。六朝时的赋。篇幅一般较短小,特点是除用韵外,多用典,句式骈偶。如江淹《别赋》。 俳赋又称骈赋,它是骈体文中的一种,由汉赋发展而来,兴盛于魏晋南北朝。像一般骈文一样,它讲究字句对偶整齐,声调平仄匀称还讲究辞藻与用典,特殊的是它要求押韵。庾信《哀江南赋》是骈赋(俳赋)的高峰之作,唐代俳赋又发展成律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