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章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章草流行于东汉时的一种字体,是早期的草书。唐张怀瓘《书断》引王愔语: “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粗书之。汉俗简堕,渐以行之。”宋陈思《书苑菁华》引唐蔡希综说: “章草行于汉章帝。” 《书断》: “建初中杜度善草,见称于章帝,上贵其迹,诏使草书上事。魏文帝亦令刘广通草书上事。盖因章奏,后世谓之 ‘章草’ 。惟张伯英造其极焉。”“章草”的特点是“字字区别”,保存隶书笔法,上字与下字不连写,至张芝始改连写,是为“今草”。“章草即隶书之捷,草亦章草之捷”也。 章草早期草书,是汉隶的草写。始于汉初,字形美观,书写方便,笔划存有隶意,字字区别,不相连绵。章草之名说法不一,有说因汉章帝刘炟对书法爱好,提倡草书而得“章草”之名。还有的说,汉章帝时杜操善写草书而得名。 章草Zhang cao章草是草书字体之一,它是隶书的草写,带有明显的波磔,虽有连笔,但每字一断,风格古朴。章草起于秦,盛于汉,成熟于东汉至西晋。现存最早的书家章草真迹,即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晋·索靖《出师颂》 晋·陆机《平复帖》 章草章草是草书字体之一,又称 “隶草”,也叫 “急就”。唐·张怀瓘说: “章草即隶书之捷。”它是以隶书字形为基础,加以草化的写法,带有明显的波磔,虽有连笔,但每字 一断,风格古朴。孙过庭《书谱》说:“章务检而便。”即章草要严谨而简便。章草起于秦,盛于汉,成熟于东汉至西晋。“章草”之名的本义,解释不一: 《出师颂》 章草又称“隶草”。早期的草书,始于汉初。由隶书草写演变而来。与“今草”相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