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借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借喻jieyu比喻的一种。喻词和本体都不出现,直接把喻体当成本体来说。例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其中,“臭皮匠”比喻没什么学问、才智的人,“诸葛亮”比喻很有学问、才智过人的人,在句子只出现喻体,这就是“借喻”。再如:“他已是满头银霜了。”“银霜”比喻白发,直截把白发说成“银霜”,这也是“借喻”。 借喻比喻辞格的 一种。本体和喻体都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如: “四人帮涂抹在他们和其他 一些同志的名字上的污泥必须洗刷干净!”(巴金《迎接社会主义文艺的春天》)这里的 “污泥” 是不实之词和莫须有的罪名的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在句中出现。借喻是一种省略性的比喻,本体和喻体融为一体,因此比喻关系最紧密,比喻结构最紧凑。在特定的语境中可由喻体联想到本体,因此文字简洁而含意丰富。但是,在运用过程中,必须联系上下文,把握好语境,切忌使读者不知所云。在辨认时,不要把借喻误认为是借代,借喻可以转换成 “甲像乙” 的格式,借代则不能这样转换。 借喻修辞手法之一。比喻的一种。也叫“借比”。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的比喻。它是最精炼的比喻手法,比暗喻更进一步。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更加密切,从而融为一体。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办法多。以这种形式表现,本体“人多办法多”不出现,比喻词也不出现,使涵义丰富深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