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倪瓒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438 倪瓒1301一作1306—1374字元镇,号云林子、东海瓒、嫩瓒,别号净名居士、幻霞子、荆蛮民等。元代画家。无锡(今属江苏)人。家资富有,元代至元初,海内无事,匆散其资给亲故,人咸怪之,未几兵兴,而瓒扁舟独坐,与渔夫野叟混迹五湖三泖间。信佛、崇道,性狷介,好洁,绝类米芾。平生好学,工书,擅词翰,善墨竹,尤精水墨山水,初师董源、后法荆浩、关仝。晚年愈益精旨,一变古法,以天真幽淡为宗,以简取胜。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只为“写胸中逸气”。用笔洗练,多以干笔皴擦,墨色清淡,简淡中见厚重。多不着色,风格简括秀逸,对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画影响较大。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不喜作人物,极少用印,故有 “倪迂” 之称。存世画迹有 《渔庄秋霁图》(有专条)、《六君子》、《雨后空林》等。著有《倪云林诗集》、《清闷阁集》等。 倪瓒1301或1306—1374元代山水画家。字元镇、号云林、幻霞子、荆蛮民等。无锡人。出身富豪。早年生活安逸,中年避居太湖。擅画水墨山水,宗法董源、兼及荆浩、关仝、李成。画面气氛荒疏冷漠。创折带皴。用笔多侧锋,方硬规整,笔路清晰;用笔轻而松、淡而渴,燥锋多,润笔少,尤不肯用湿笔、重笔。笔墨极为简练,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他的作品及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存世作品主要有《渔庄秋霁图》、《梧竹秀石图》、《幽涧寒松》等。另有《清閟阁集》传世。 倪瓒元代无锡人,工诗而长于书画,建有清閟阁,云林堂。苏州狮子林的叠石,寺僧曾与他共商。并手绘“狮子林图”,写其大意。见朱启钤编、梁启雄校补:《哲匠录》。 倪瓒1301—1374Nizan元代画家。字元镇,号云林,无锡人。出身于江南富户,信奉全真教,筑有园林轩阁,内藏古器物及书画名迹,自幼饱览经史,工诗文,善画山水、墨竹,并擅长书法,谙熟音律。元末农民起义爆发,他疏散家财遁迹于太湖,直至明初,“扁舟箬笠,往来湖泖间”达二十余年。倪瓒画山水宗法董源,参以荆浩、关仝笔法,创折带皴,画树木兼师李成,所画山水主要表现太湖风光,近处坡石树木,远山伏卧,中间大片湖水,意境清幽而荒寒萧索,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他作画绝少设色,笔墨松秀简淡,为明清文人画家所推崇。《渔庄秋霁图》是他的“三段式”构图中有代表性的一张山水画,全幅格调萧散,墨法浓润,别有一番风韵。从题记上看,系倪瓒55岁时的作品。其传世作品还有《虞山林壑图》、《容膝斋图》、《幽涧寒松图》 等。 渔庄秋霁图 倪瓒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字元镇,号云林,自称倪迁,自署懒瓒、吴倪瓒、云林子、云林散人,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萧闲仙卿、幻霞生等。无锡人。出身于殷富家庭,自幼生活安逸,饱览经史。工诗文,擅书法,熟音律,避居太湖,筑“清閟阁”,蓄藏图书文物,并为吟诗作画之所。信禅宗,后入“全真教”。性狷介,有洁癖,一生避政无官,浪游江湖,作诗绘画,实为文人画家之范。善水墨山水,多取材太湖景色,小山竹树平远,意境清远萧疏。用笔多侧峰,轻而松,方且整;笔路清晰,笔墨简练。尝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或曰“聊写胸中逸气”。其作品幽淡清雅,并创折带皴(参见皴),一变古法,对以后明、清文人画影响极大。为元代四(画)家之一。传世作品有《竹枝图》、《幽涧寒松图》、《梧竹秀石图》、《古木幽篁图》、《秋亭嘉树图》等存在台湾;《渔庄秋霁图》和《竹石乔柯图》(纸本水墨)藏上海博物馆。著有《云林诗集》传世。卒年74岁。 倪瓒元代书画家。1301年生,1374年去世。无锡(今属江苏)人。擅画水墨山水。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1354年,避战乱于太湖。1374年,回无锡。1345年作《六君子图》轴(61.9cm×33.3cm)。1350年作《松坡平远图》、《隔江山色图》轴。1351年作《松石望山图》。1352年作《水竹居图》卷。1355年作《渔庄秋霁图》轴(96cm×47cm)。1364年作《溪山图》轴。1368年作《雨后空林图》轴。1368年作《树石幽篁图》轴(60.7cm×29.3cm)。《疏林图》轴(69.8cm×58.5cm)。《幽涧寒松图》轴(59.7cm×50.4cm)。《容膝斋图》轴(74.7cm×35.5cm)。《古木幽篁图》轴(88.6cm×30cm)。《梧竹秀石图》轴(96cm×36cm)。《竹枝图》卷(34cm×76.4cm)。《琪树秋风图》轴(62cm×43.4cm)。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