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假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58 假借六书之一。《说文·叙》: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意谓语言中某些词有音无字,借用同音字来表示。如“其”( 假借jiajie六书之一。措某个汉字被借去表示与本义无关的意义的一种语言现象。是汉字应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说文解字·叙》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是说语言中有某一个词,但没有造一个专字来代表它,于是们人便依照这个词的声音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字的意义。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它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但是客观世界中有许多事物,特别是大量抽象的概念无形可象,难以造字,于是古人就采用借字的办法来解决这一矛盾。如“北”,甲骨文的写法是二人相背,即“背”的古字,假借为表示方向的“北”;“求”,甲骨文象皮衣毛朝外之形,本是“裘”的象形字,被借作“寻求”的“求”;“新”的本义是砍木头,被借作“新旧”的“新”。古汉语中的虚词大多是借字来作为书写符号的。如代词中的“之”,本义是“往”;“其”,是簸箕的象形,即“箕”的本字;“斯”,本义是用斧子劈、砍;“何”本义是“扛”,即“荷”的象形字;“安”,本义是“安全”、“平安”;“汝”,本是水名;“我”,本是一种武器,等等。都是因为音同或音近而被借用。因此,假借字已经成为一种纯粹的表音符号,它的形体和意义之间无任何联系。 假借Jiajie六书之一,是不为语言中的某一个词另造新的形体、而是借用已有的同音字的形体来作为它的书写符号的造字法。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为它下的定义是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意思是说,本来没有这个字, 是借助另一个同音字来寄托所要表示的词。这是一种不造新字的造字法,是汉字向表音方向发展的重要表现。如“来”,象形字,本义指小麦,被借作“来往”之来;“莫”,本来是以太阳隐没在丛草之中的形象表示黄昏的意思, 被借作不定人称代词和表示否定意义的副词; “求”, 以皮衣毛朝外的形象表示衣服,是“裘”的本字,被借作为“寻求”的 “求”等等。古汉语的虚词大多是借用其他词的字形来作为书写符号的,如 “之”本义是往; “其”本义是簸箕; “斯”本义是用斧头砍; “而”本义是下巴上的胡子; “何”本义是扛,即 “荷”的本字; “汝”是水名; “我”是一种武器……假借字是只根据音同音近而被借用的字, 它们已经成为一种纯粹的表音符号, 其形体与意义之间无任何联系。假借造字法在汉字产生的早期就已经出现了,这主要由于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它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但在客观世界中有许多事物,特别是大量的抽象概念是无形可象,难以造字的,于是古人就采用借字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矛盾,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字形兼记多词的现象。但这种现象一多就影响了书面语言的表达, 进而影响了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所应具备的功能。为了使文字细密化,以适应社会需要,后世又多给假借义或本义另造新字,以分理别异。如原来借用“罢”字表示疲劳意,后来另造了 “疲”字,这是为假借义造新字;而解决“莫”字的兼职问题则采用了为它的本义另造 “暮”字表示的方法, “莫”字便永远表示假借义了。 假借六书之一。指语言中有这个词但无相应的字,而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如语言中有难易的“难”这个词,但无此字,就借用声音相同而本义为鸟名的“难”来表示。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