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偏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偏旁pianpang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汉字绝大多数是合体字,往往可以分为两个或若干个部分,它们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过去称合体字的左半边为“偏”,右半边为“旁”,现在则统称之为偏旁。合体字大多是由两个偏旁组成,也有一部分是由三个或更多的偏旁组成。偏旁在古代一般都是独立的字,现在大部分仍可以单独成字,但也有一部分已不能独立成字了。汉字绝大多数属于形声字,它的偏旁中表示意义的叫作形旁,表示读音的叫作声旁。如“柏”由两个偏旁组成,其中“木”表示意义类别,为形旁;“白”表示读音,为声旁。此外,有一部分偏旁,在组字时所处的位置不同,其形体便相应产生某种变异。如“土”,在右或在下时不变,在左时便写作“土”;“衣”在左时写成“衤”;“心”在左时写作“忄”等等。 偏旁Pianpang文字学术语。原指合体汉字的两个部分,左边叫“偏”,右边叫“旁”,后来也泛指合体字的某一边,即把合体字的左右上下各个部件统称为偏旁。偏旁本身大都是独立的字。如“木”和“兆”都是“桃”的偏旁,“山”和“石”都是“岩”的偏旁。形声字中的偏旁表意的叫“形旁”,标音的叫“声旁”。按字形编排的字典辞书中据以分部的偏旁又称为“部首” 偏旁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单位。偏旁由笔画组成,是比笔画大的构字单位。例如“松”字由“木”“公”两个偏旁组成。为了便于称说,根据偏旁位置不同,人们给各个部位的偏旁定出了不同的名称:在上的叫“头”,如草字头(艹)、宝盖头(宀);在下的叫“底”,如心字底(心)、皿字底(皿);在外的叫“框”,如门字框(门)、大口框(口);在左右的叫“旁”,如单人旁(亻)、立刀旁(刂)等等。汉字的偏旁在古代一般是独立的字,现在大部分仍可以单独成字,如“贡”中的“工”“贝”,“村”中的“木”“寸”就是成字偏旁,但有的已经不能单独成字了,如“廴、扌、 ⺮、艹、犭”等。传统分析汉字所说的偏旁,指的是合体汉字中表示音、义的成分,即形旁、声旁两种。会意字中的偏旁都是表义的,形声字中的偏旁,一部分是表义的,一部分是表音的。表义的形旁一般是字典中各部的首字,叫“部首”,但部首和偏旁不是一回事,偏旁是汉字结构单位的名称,部首只是字典排列汉字的依据。部首绝大多数是偏旁,但偏旁却不一定是部首,部首只是偏旁的一部分,如“灯、炒、炸、炬”等字都由两个偏旁构成,只有“火”是部首,可见偏旁的范围比部首大。另外,两者的作用也不同,部首侧重于字义类别,以利人们检索;偏旁侧重于汉字结构方式,便于人们书写。 偏旁由笔画组合而成的结构单位,是构成合体字的基础。传统称汉字合体字的左方为偏,右方为旁。习惯上统称合体字的上下左右部分为偏旁。如“源”字的“氵”和“原”。 偏旁汉字的基本结构单位。汉字的结构可分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