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傅抱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481 傅抱石1904—1965

原名瑞麟。现代画家、美术理论家。江西新喻人。幼年刻苦勤学,常往来于刻字店、旧书店、裱画店间,苦读并研习绘画、书法、篆刻。30年代其篆刻艺术已享盛名。绘画初学宋元明清以来诸大家,更得力于石涛。1933年,得徐悲鸿资助留学日本帝国美术学校研究部专攻东方美术史,兼习工艺、雕刻。适时与郭沫若交谊甚笃。1935年还国,由徐氏荐介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1949年后,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工画山水、人物,既取古法之精髓,又师法自然,而摄取新法。线条纵逸挺秀,设色沉毅瑰丽,皴法更富表现力。长期体察真山真水,注重意境、章法,融水、墨、彩为一体,水墨淋漓,生趣盎然,气势雄远,独树一帜。人物笔简意远,潇洒入神。能诗文,精绘画史论。著有《中国绘画理论》、《中国山水画人物画技法》、《中国绘画之研究》等。绘画作品难以数计,代表作《江山如此多娇》(与关山月合作)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正厅。有《傅抱石画集》影印本行世。南京建有“傅抱石纪念馆”。

傅抱石1904—1965Fubao shi

现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长生、瑞麟,生于江西南昌。少年时代,自学篆刻和书画,升入江西省第一师范学校后,开始进行中国画研究,写成《国画源流述概》和《中国绘画变迁史纲》。1933年,傅抱石官费赴日留学,入东京帝国美术学校研究部,攻读东方美术史,兼习绘画、工艺;日本画家竹内栖风对他影响很深。1935年,傅抱石因母丧回国,经徐悲鸿推荐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抗日战争期间,他流亡重庆,广览蜀中名山大川之美,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画风格。傅抱石崇拜石涛,先后编辑《石涛画论之研究》、《石涛上人年谱》等;但他并非单纯摹仿石涛,而是力求把古人笔法和胸中丘壑相结合。他特别喜欢蜀中山区溟濛多变的雨景,因而创造出一套独特的画雨技法,他将皴擦和渲染相结合,使水、墨、彩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潇潇暮雨》和《万竿烟雨》即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1949年后,傅抱石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他壮游万里路,进行实景写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山水画作品。1959年,他与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了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表现了祖国河山的雄奇壮美,毛泽东亲为题句;1961年,傅抱石远游东北三省,北国风光使他纵情挥毫,画风更为豪放。其代表作品有《镜泊飞泉》、《西陵峡》、《枣园春色》等。在《西陵峡》一画中,作者以浓墨渲染大面积山壁,以淋漓墨色皴染对面崖岸,山势雄奇奔放,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阔,抒发了他对祖国河山由衷热爱之情。傅抱石的绘画艺术开启了山水画一种新风格,气魄雄健,豪放洒脱,具有强烈的时代感。除绘画外,傅抱石还擅长书法、篆刻,二者也进一步促进了他的绘画创作。除山水外,他还创作人物画,抗日期间曾创作人物故事画《九歌》、《琵琶行》、《丽人行》等,表达了他忧国忧民之情。傅抱石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史研究》、《中国美术年表》、《中国篆刻史述略》、《摹印学》等;曾出版自选《傅抱石画集》、新编《傅抱石画集》、《傅抱石速写集》、《东北写生集》等。

待细把江山图画

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

画家,江西新喻人,出生于江西南昌一个贫苦人家。1933年由徐悲鸿支持,取得官费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帝国美术学院专攻雕塑和美术史。1937年回国,由徐悲鸿推荐,到中央大学艺术系讲授中国艺术史。抗日战争时期,在武汉三厅任郭沫若秘书。1943年回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授。1949年后,任江苏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美协主席等职。除善画,兼长美术史论,著有 《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中国的人物画与山水画》、《石涛上人年表》、《中国美术年表》等。

傅抱石1904—1965

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西新余人。所绘人物极能传神,尤长于山水,注重意境、章法的表现,善于将水.墨、彩色融合一体,在传统技法基础上出新意,别开生面。曾和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画《江山如此多娇》。对中国美术史和画论有研究。画集、著作颇多。

傅抱石

傅抱石 (1904—1965),江西新余人。青年时酷爱绘画、书法、篆刻。1933年得徐悲鸿资助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美术学校。回国后,在中央大学艺术系执教。建国后,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擅长山水、人物,崇尚革新,有所建树,长期深入体察真山真水,所作章法结构不落俗套,线条纵逸挺秀,墨色沉重瑰丽。皴法将诸家融为一体。主要作品有与关山月合作的 《江山如此多娇》 巨幅的山水画,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柳下闻吟图》 藏上海博物馆。195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傅抱石画集》 影印本。著有 《中国绘画理论》、《中国山水人物画技法》、《中国绘画之研究》、《中国美术年表》、《摹印学》 等。

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江西新余人。青年时酷爱绘画、书法、篆刻。1933年得徐悲鸿资助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美术学校。回国后,在中央大学艺术系执教。建国后,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擅长山水、人物,崇尚革新,有所建树,长期深入体察真山真水,所作章法结构不落俗套,线条纵逸挺秀,墨色沉重瑰丽。皴法将诸家融为一体。主要作品有与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巨幅的山水画,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柳下闻吟图》藏上海博物馆。195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傅抱石画集》影印本。著有《中国绘画理论》、《中国山水人物画技法》、《中国绘画之研究》、《中国美术年表》、《摹印学》等。

傅抱石

现代画家。1904年10月5日生,1965年9月29日去世。江西新余人。精书法、篆刻。擅画山水,人物。擅绘水和雨,独创“抱石皴”法。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共留下2000多幅作品。所著画史、画论、印史、印论等,不包括翻译书籍在内,已出版著述达240万字。1914年入瓷器店为学徒,1926年毕业于江西省第一师范学校艺术科。1933年得徐悲鸿资助留学日本。1935年回国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1938至1940年曾任政治部三厅秘书,历任中央大学、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并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主席、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1945年作《听瀑图》轴。1947年作《松下观瀑图》(90cm×46cm)。1953年作《屈子行吟图》轴(61.6cm×88.3cm)。1959年与关山月合作《江山如此多娇》(550cm×900cm)。1961年4月作《待细把江山图画》轴(100cm×115cm)。1965年3月作《中山陵》轴(51.5cm×68.8cm)。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