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傈僳族家长奴隶制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傈僳族家长奴隶制

16~20世纪初期,怒江傈僳族存在的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一种奴隶制的初级形式。在社会结构中,存在“粗波帕”(富裕户)、“杂此帕” (够吃户)、“刷帕” (贫困户)、“笮巴” (奴隶)四个阶层。土地制度分为个体私有、家族共同伙有、村寨及家族公有三种形式。在家长奴隶制下,奴隶来源于买卖、抵债和掠夺。奴隶往往被当做家庭成员或养子看待,但社会地位较低,可以赎身变为自由民。后来地方政府为打击傈僳族奴隶主势力,用武力强行“开笼放雀”政策,释放了大量奴隶。到1949年,怒江地区傈僳族的家长奴隶制已基本瓦解,但氏族残余影响一直延续到50年代。有虎、熊、猴、蛇、羊、鸡、鸟、鱼、鼠、蜂、荞、竹、菜、麻、柚木、犁、霜、火等,计十八个“初俄”(氏族),为同一祖先后代所组成的集团,氏族的名称即为各氏族的图腾。同一氏族中,由父亲的二至四代人所组成的亲族集团,称为“体俄”(家族)。不同家族有时发生“血族复仇”的械斗。后来实现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则消除了它的残余影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