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元末农民战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元末农民战争yuanme nongmin zhanzheng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元政府征募15万民工整治黄河,民工们在河工地上挖出一个独眼石人,应验“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谶语,引起骚动。五月,民间宗教白莲教首领刘福通、韩山童召集3000教徒借骚动在颖州颖上县祭天地,组织武装起义,因机事不密,韩山童被捕杀。刘福通与韩山童之子韩林儿逃出,率徒众占领颖州城,随即发展成10万多人,称红巾军,又叫香军、红军。渐在今安徽、河南、河北地区形成势力。长江、汉水流域徐寿辉、彭莹玉也乘机而起,在蕲黄地区形成势力。还有李二、郭子兴等也相继而起,以上均为红巾军系统。南方张士诚、方国珍两股不属红巾军的势力也兴起。元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主要有:❶元朝社会组织的方式具有较强的民族色彩,居民以民族和被征服先后划分等级,引起了不满,民族矛盾突出。原中原王朝统治下的人,以恢复大宋朝为号召,极能形成势力。
❷民间宗教势力强盛,宗教组织有利于组织民众,宣传思想。
❸元王朝的统治愈来愈腐败,朝内斗争激烈,朝外大地主、大官僚兼并土地、欺压百姓,老百性不堪忍受侮辱,很早就有“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何如”等民谣传播。至正十一年十月徐寿辉在蕲水建立天完政权,即帝位,占有湖广、江西北部、江浙、川陕地区,拥10余万众。后分裂,部将陈友谅杀徐寿辉,至元二十年在武昌建大汉国。明玉珍次年在成都建立夏政权。至元十七年张士诚在高邮建大周国,次年刘福通拥韩林儿,在毫州(今安徽毫县)建大宋国,并北伐,势力最盛时“东逾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高丽史》卷39《恭愍王世家》)。不久因部下叛乱而致溃败。至元二十三年刘福通被张士诚杀死,至元二十六年朱元璋沉韩林儿于长江,大宋国灭亡。经16年的相互作战,最大势力只余朱元璋一支,至元二十七年他命将北伐,次年灭亡元朝。元末农民暴动的根本意义在于它适应了社会矛盾发展的要求,虽然它打碎了元朝的统治机器,破坏了元代社会结构,但它又在元朝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稳定体,完善了社会组织与机构,因此,它是一种发展。

元末农民战争

14世纪中叶推翻元朝统治的农民大起义。顺帝在位时期,元的统治进入末期,政治极为腐败,加上水旱连年,人民难以存活。韩山童等以白莲教组织农民,于至正十一年(1351年)拟趁元朝征发17万民工治河之机发动起义。地方官吏发现起义预谋,捕杀韩山童。其徒刘福通在颖州(今安徽阜阳)继起,迅速发展到10余万人,称红巾军。各地纷起响应。主要有:徐州的芝麻李,濠州(今安徽凤阳)的郭子兴,蕲水(今湖北浠水)的徐寿辉,襄阳的王权、孟海马,均称红巾军。不属红巾军系统的有高邮张士诚、浙东方国珍等。起义军攻城略地,开仓济贫,提出“杀尽不平方太平”的口号,深得群众拥护。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福通在毫州立韩山童子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宋。两年后分兵3路北伐,深入西北、东北。徐寿辉转战长江流域,东及江浙、西及四川、南及湖广,基本上摧毁了元朝主力。后因各军兵力分散,结果失败,刘福通牺牲。继起的朱元璋乘农民起义打垮元统治力量之机,推翻了元朝统治。这次起义前后10余年,势力遍及全国,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粉碎了元朝的民族压迫政策,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