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元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元结719—772Yuan Jie

唐代文学家,字次山,河南鲁山人。天宝年间中进士。安史之乱爆发,他率族人逃难,后为山南东道节度参谋,立有军功。代宗时,任道州刺史。因遭权臣猜嫉,辞官归隐。元结是个“欲救时难”的诗人,为人耿介不群。文学上,他主张诗歌要继承《诗经》和古乐府的传统,要“救世劝俗”、“道达情性”。他的诗歌多写政治现实和民生疾苦,《舂陵行》、《贼退示官军》是其代表作,曾深得杜甫的赞赏。他好写古诗,几乎不写近体,其五言古风,质朴淳厚,笔力遒劲,不假雕饰,别具特色。他的散文也很有特色,特别是那些杂文体的散文,如《丐论》、《化虎论》、《恶圆》、《恶曲》、《出规》、《处规》等,或直抒胸臆,或托物讥刺,愤世嫉俗,忧道悯人之情溢于心表。他的散文短小精悍,笔锋犀利,生动逼真,发人深省。游记散文《右溪江》写得声情并茂,是散文史上的名篇。他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先驱,其思想与文风对韩愈等中唐文坛领袖有影响。其作品缺点是过份追求“好古”、“反俗”,以致大多数作品质木无文,可读性较差。而且他摈弃近体,几乎不作律诗,也导致他创作上的局限。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元次山集》。

元结719—772

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河南鲁山 (今河南省鲁山县) 人。天宝十二年 (753年)进士。安史之乱时,元结组织义军,以战功升任水部员外郎、荆南节度判官。广德元年 (763年),出任道州刺史、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后辞官归隐。元结的诗质朴平直,为现实主义作品。其代表作《舂陵行》、《贼退示官吏》,反映了兵乱后人民的疾苦,谴责了官吏的横征暴敛。元结编有《箧中集》,流行于世。其散文作品,也不乏佳作。

元结719—772

唐文学家。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玕洞,又号猗玕子。河南鲁山(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在山南东道节度参谋任上组织义军抗击史思明,立有战功。后任道州刺史。晚年遭嫉归隐。为诗反对浮艳,主张“救世劝俗”。其《春陵行》、《贼退示官吏》深得杜甫赞扬。散文亦多涉及时政,风格古朴。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元次山集》。又曾收集当代七诗人之作,编为《箧中集》。

元结

《次山集》12卷。收诗歌和散文。元结倡导复古,反对骈丽文风。其文清爽平易,淳朴浑成。山水记意境清远,笔墨流畅,更见特色。是唐古文运动先驱之一。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元结719——772

字次山,号漫叟,河南鲁县(今河南鲁山)人。早年耘艺山区,折节向学。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明年擢第。安史之乱起,他率族人避难于猗玗洞(在今湖北大冶)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受国子司业苏源明推荐,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缉义军,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城池。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客州,加授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使。大历七年(772)奉诏赴京,病死于长安。元结政绩卓著,同情人民,深受爱戴。他是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散文,尤其是杂文体的散文,最具风格。行文意气超迈,笔力雄健,力扫骈俪绮靡之积习,具扬善除恶的现实性。总的来说,他的文章大抵短小精悍,笔锋犀利,发人深省。他的《大唐中兴颂》峻伟雄刚,气象恢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说:“唐文在韩愈以前毅然自为者,自结始。”其他体裁的作品如诗、赋、颂、铭等,亦奇古峻绝,不同时俗,在大历时期,他是最有风格的散文家。他的针砭时弊的杂文和山水景物小记,对韩柳产生重大影响,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今有《元次山集》和他编选的《箧中集》存世。

元结723—772

唐诗人。字次山,别号漫郎,晚号漫叟。河南鲁山人。少不羁,年十七,折节向学,天宝十三年(754) 举进士,平定 “安史之乱” 中以战功迁监察御史里行、幕府参谋。广德二年 (763) 任道州刺史。先年十二月,道州一度为岭南夷兵攻陷,户口锐减至四千户。上司迭令催索赋税,如不按期缴纳,刺史同罪。结关心民瘼,愤而作讽喻诗《舂陵行》。《舂陵行》得到伟大诗人杜甫的激赏。永泰元年 (765) 元竟因此罢守舂陵。后再起任道州刺史,闻讯流亡归道州者万余户。大历四年至七年(769—771),因守母丧而卜居祁阳浯溪。著有 《元子》十卷、《文编》十卷 (《新唐书艺文志》)、《琦玗子》一卷( 《文献通考》)。其名作《大唐中兴颂》 曾由颜真卿书写,镌刻在祁阳浯溪渡口,流传至今。

元结719~772

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郎、浪士、聱叟、猗玗子,河南 (今河南洛阳)人。天宝进士。历任山南东道节度参谋、道州刺史、容州刺史。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元次山文集》。他认为文学可以感上化下,救世劝俗,抵制“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的形式主义文风。他的理论对中唐新乐府运动有所启发和影响。其诗深沉地反映了当时政局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代表作《舂陵行》和《贼退示官吏》曾得到杜甫的赞赏。新乐府诗《系乐府十二首》也揭露了黑暗的现实。散文如《丐论》、《右溪记》等,对后世讽刺散文和山水游记有一定影响。元结诸作古朴质实,然略乏文采。其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在陈子昂和白居易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元结719~772

中唐诗人。字次山,自号猗玗子、浪士、漫郎、聱叟。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人。天宝十二年(753年)进士。史思明攻河阳,元结组织义军,保全15城,以战功升任水部员外郎、荆南节度判官。广德元年(763年),出任道州刺史、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提使。后遭权臣妒嫉,辞官归隐。在文学上他反对只讲究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华靡诗风,主张诗歌反映现实。他的诗长于古体,力求散文化,有意学习民歌,笔调自然淳朴,内容多以反映兵乱后人民的疾苦,谴责官吏的横征暴敛,名篇有 《舂陵行》 、《悯荒行》 、《贼退示官吏》等。散文笔力雄健,意气超拔,名篇有 《元子》 、《丐论》 。元结编选有 《箧中集》 ,收同时作者沈干运、王季有、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元季川7人诗27首,都是和元结自己的倾向相同之作。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 《元次山文集》行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