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光绪帝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41 光绪帝1871—1908

清代皇帝,即清德宗。满族。爱新觉罗氏,名载湉。1875—1908年在位。即位时仅4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十三年(1887)始亲政,仍由太后“训政”。1889年后,对太后虽“撤帘归政”却仍控制军政大权十分不满,同时又受时势感召,以图有所作为,“以湔国耻”。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起,同翁同和等反对太后及李鸿章主和,力主开战。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受康有为《上皇帝第三疏》启迪,“毅然有改革之志”; 1898年,因 “不甘作亡国之君”,乃力排众议,锐志更张。6月11日下“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旋召见康有为,表示“诚非变法不可”。继而多次下诏,颁行新政,主持“百日维新”。9月5日,命谭嗣同等维新派人物为军机章京,参预新政。主张广开言路,用人唯贤,裁并机构,革除顽旧;并拟开懋勤殿,选集通国英才,延聘各国政治专家,讨论制度,通盘筹划。9月21日(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后,被幽禁于瀛台。1908年11月14日,先太后1日死于北京。

光绪帝1871—1908

清朝皇帝。即爱新觉罗·载湉。满族。醇亲王奕譞之子。庙号德宗。年号光绪。同治帝死无嗣,遂入继为帝。因年幼,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十三年(1887年)亲政,慈禧太后仍对其“训政”,从此出现了统治集团内部帝党和后党权力之争。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力主对日作战。光绪二十年(1895年)广东举人康有为等发动公车上书提出变法,他采纳维新派主张。认为“非变法不足以救中国”,“不甘当亡国之君”,表示“力排众议”,实行变法。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下“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多次下达诏书颁行新政。同年七月二十日(9月5日),在颐和园勤政殿命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以四品卿衔为军机章京,参与新政。变法措施触犯慈禧等主和派利益。八月初六(9月21日)慈禧宣布“训政”,戊戌变法宣告失败。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被慈禧挟持逃往西安。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死于北京。

光绪帝1871—1908

清代皇帝(1875—1908)姓爱新觉罗、名载湉,满族。庙号德宗,年号光绪。即位初,慈禧太后掌握朝政。1881年亲政后仍受挟制。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898年采纳康有为等维新变法主张,颁布一系列有关文化教育、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改革诏令,企图通过变法,摆脱慈禧太后的控制、实现富国强兵,引起顽固派嫉视。9月21日戊戌政变发生后,被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直到1908年11月14日死去。

光绪帝

即“清德宗”(1024页)。

光绪帝

即载湉,详见该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