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克劳塞维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克劳塞维茨1780—1831Karl Von Clausewitz

即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普鲁士将军,资产阶级军事著作家。出身于普鲁士一个小贵族家庭。12岁当士官生。1806年参加反拿破仑一世战争时被俘。次年被放回国后,力主改革军事制度。曾任柏林军官学校教官,又赴俄国参加反对拿破仑的战争,还参加了滑铁卢会战。当过军和军团参谋长、柏林军官学校校长,升为将军。致力于军事理论著述,著有《战争论》等。克劳塞维茨不仅对军事理论,而且在军人伦理思想方面均作出过积极贡献。他把战争与政治、道德结合起来观察,认为“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政治意图是目的,战争是手段,没有目的的手段永远是不可想象的。”“如果说战争有特殊的地方,那只是它的手段特殊而已。”(《战争论》第1卷,第43、44页)重视道德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把战略要素分为“精神要素、物理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同上书,第185页)认为战争中这些“物质力量的作用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同上书,第188页),但精神要素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精神要素贯穿在整个战争领域”(同上书,第187页)。而精神力量中“主要的精神力量”则是“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和军队的民族精神”(同上书,第190页),其中,“军队武德是战争中最主要的精神力量之一”(同上书,第195页)。并对武德的定义、内容和培养途径等作了较为深刻的阐述。他认为,“武德是一种可以单独考虑的精神力量”(同上书,第193—194页),如果缺少这种力量,战争中其他力量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如果“战区和其他情况使战争变得越复杂,使兵力变得越分散,军队就越需要武德”(同上书,第194页)。“选拔统帅应该以他在卓越的品质方面所享有的声誉作根据,而选拔大部队的指挥官,……职位越低,对个人才能的要求也可以相应地降低,但相对地要求具有武德。”(同上书,第194页)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有很大影响,他的关于战争与政治关系的观点,为马克思、列宁所重视。他的关于军人武德重要性的阐述,对加强军队道德建设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