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七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七发

辞赋。西汉枚乘(前?—前141)撰。不分卷。乘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生活于汉文帝和武帝时期。初为吴王濞郎中,吴王欲反,乘上书谏阻(留有著名的《谏吴王书》),不听,遂去为梁王客。汉既平吴楚七国,乘由是知名,景帝召拜为弘农都尉。后去官,复游梁。梁客皆善属辞赋,以乘为高手。孝王死仍返故里。及武帝即位,乘已年老,乃“以安车蒲轮征入京,死于途中。”有赋九篇,流传至今只有《七发》(《文选》)、《柳赋》(《西京杂记》)及《梁王菟园赋》(《故苑》及《艺文类聚》),另有《上书谏吴王》等散文两篇,《古诗十九首》中部分作品。原有集已佚,近人辑有《枚乘集》。《七发》写为太子治病,是用七段文字写七件事,前有序曲,中有问答辞采华盛,说服力强,序曲写太子有病,(文章缘起),首写音乐的动听,二写饮食的可口,三写车马的名贵,四写辞赋宫苑之盛,五写田猎的壮观,六写观涛,七写吴客指出其腐朽生活的弊害,终使太子醒悟,霍然病愈。全篇描写细腻,辞采华盛,是汉赋中思想性较高的作品。此种形式显然受到《楚辞》中《招魂》、《大招》的影响,而其铺陈的写法,问答的形式,对司马相如、杨雄班固等所作的大赋均有影响。其后“七”体便被看作辞赋中一种体裁,是汉赋前期的代表作,大赋的前驱。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出版。

287 七发

辞赋篇名。西汉枚乘作。文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探问,向他叙述音乐、饮食、车马、游观、田猎、观涛、论道七事,指出腐朽生活的弊害,予以启发,终使太子深受感动,出了一身大汗,病即痊愈。文章描写细腻真切,观涛一段尤为突出。为汉代大赋的前驱。后人沿用这种体裁写作的,称为 “七体”或简称“七”。

七发

辞赋篇名。西汉枚乘作。文章以太子有病,吴客探望作设,用音乐、饮食、车马、游观、田猎、观涛和论道等七件事,启发病人认识腐朽生活对身体的危害,故名。太子听后,出了一身大汗,病愈。文分八段,段段变化,铺张细腻。观涛一段尤为突出。为汉代大赋的前驱。后人沿用这种样式写作,遂称“七体”,简称“七”。参见“七体”。

《七发》

汉枚乘作。本文假设楚太子患病,吴客往问,用七种不同类型的事启发楚太子,故名《七发》。文中开头一段作为序曲,叙述此文写作的缘起,下面依次陈说音乐、美食、车马、游观之乐,但都引不起太子的兴趣;再说以田猎、观涛,太子略有起色;最后吴客说到要向太子推荐有道之士“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太子听了据几而起,出了一身大汗,霍然病愈。本文的格式明显是从《楚辞》中的《招魂》、《大招》演化而来,但淡化了咏叹抒情的成分,加强了“铺叙的功能”。全文规模宏大,前后脉络贯串,对所写事物,无不极力摹状,穷形尽象,文中“观涛”一段,是最为后人所称道的,其文曰:“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澧澧,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六驾蛟龙,附从太白。……”这段文字对涛的形状,远近、气势的描写层次分明,语汇丰富,比喻贴切而新鲜,可谓酣畅淋漓,惊心动魄。《七发》是从骚体赋演化出来的一种新的表达形式,它为汉代大赋的兴起开辟了道路,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的辞赋,都受到枚乘的影响;《七发》以后,还产生了沿袭这种形式的“七”体,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王粲《七释》、徐干《七喻》、陆机《七微》等不胜枚举。

七发

汉代辞赋,枚乘作。该文假设楚太子有病,借吴客之口,叙述音乐、饮食、车马、游观、田猎、观涛、论道七事以讽谏。其文描写细腻,是反映西汉中期宫廷生活风俗的重要资料, 可供研究汉代长安参考。原文收入《汉书》本传与 《文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