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兜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兜肚dōudù

也作“肚兜”。覆于胸前的贴身小衣。原名“抱腹”“衵腹”或“袜腹”,明清时多呼兜肚。男女均用,多为妇女、儿童所穿。亦有在兜肚中纳以丝绵或装入药物者,以治腹疾。《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卢才看见银子藏在兜肚中,扯断带子,夺过去了。”又《陆五汉硬留合色鞋》:“这兜肚,你是地下捡的,料非己物。”《红楼梦》第三十六回:“说着,一面就瞧他手里的针线,原来是个白绫红里的兜肚,上面扎着鸳鸯戏莲的花样,红莲绿叶,五色鸳鸯。”清顾张思《土风录》卷三:“刘氏《释名》有抱腹,言上下有带,以抱裹其腹。按今谓之肚兜,妇女所带亦名抹胸。”曹庭栋《养生随笔》卷一:“腹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老人下元虚弱,更宜加意暖之。办兜肚,将蕲艾捶软铺匀,蒙以丝绵,细针密行,勿令散乱成块,夜卧必需,居常亦不可轻脱,又有以姜桂及麝诸药装入,可治腹作冷痛。段成式诗云:‘见说自能裁衵肚,不知谁更著帩头。’注:‘衵肚’,即今之兜肚。”徐珂《清稗类钞·服饰抹胸》:“以方尺之布为之,紧束前胸,以防风之内侵者,俗谓之兜肚。”

兜肚

服饰。贴胸小衣,俗称“抹胸”或“兜兜”。方尺布为之,去其一角,或裁为方圆,上彩绣花卉纹饰,紧贴前胸,以防风寒内侵,中部两角处钉两细带。束系腰部,上端以细带或银链系于颈间,男女皆用,每值盛夏,乡间小儿裸体穿着。流行关东地区,关内各地也有穿者。

兜肚

满族服饰。贴胸小衣。俗称“抹胸”或“兜兜”。方尺布为之,去其一角,或裁为方圆,上彩绣花卉纹饰,紧贴前胸,防风寒内侵,中以带束腰腹,上端以细带或银链系于项间,男女皆用,每值盛夏,乡间小儿裸体穿着。

兜肚

旧时,为婴幼儿护胸腹,防风寒。许多地区用红布缝制,上端钉带绕后颈,中部钉带绕腰。或绣花,或缀饰蛇、蝎、蜈蚣、蟾蜍、蜘蛛等五毒图案,以为避邪、壮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8:4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