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在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格局出现以后,世界进入了一个新旧交替的转轨年代。政治的多极化正在逐步推进,经济的全球化也在加速发展,社会的现代化达到了新的水平。新的通讯和信息处理技术结成了世界性的网络,在分秒之内就可以得到来自世界各地千变万化的信息。全球化正在把这个庞大的和复杂性的世界紧密连接起来,推动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
全球化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国际金融市场逐步形成,资金的周转和转移越来越迅捷便利,数以十亿计的资金以最快的速度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动。迅猛发展的跨国公司可以到任何资源丰富、劳动力工资低、条件好的任何国家、任何地方去寻求客户。世界各地通过合资和协作生产大量新款式的便宜的商品及提供服务出口,同时从世界各地进口适销对路的商品引入服务。无疑,全球化使全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日渐紧密,互相协作和补充也不断加强,对不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很大好处。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大的销售、投资、劳动力市场,加强同世界各地的经济合作,给本国带来丰厚的利润。发展中国家也在生产、资金、技术和管理上得到更多更好的协作和帮助,提高本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发展本国经济并使之更好地同国际接轨。
全球化存在的弊端: 大跨国公司的经济实力及其影响不断增强,连一些西方经济学家也感到这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管理能力形成严重的挑战,因而对长远的国际合作不利。世界200家跨国公司,1995年的销售额相当于世界各国国内总产值的28%。这些公司中美国占首位,其次为日本、德国等。这些公司在银行、贸易、汽车和电子领域中势力最大。这些集中的庞大的、日益增长的跨国公司的资本正在冲击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使其民族经济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和竞争,造成民族企业的亏损和破产,甚至有导致它们沦为附庸的危险。
世界金融市场上流动的发达国家的大量资金,如果使用得当,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周转和发展经济,是很有益的。可是,如果这些资金只是追逐投机性的效益,在有利时涌入,不利时抽出,就将对发展中国家与金融市场造成冲击,甚至导制金融和银行危机。1994—1995年墨西哥爆发严重金融危机就是一例。造成墨西哥严重金融危机,影响遍及拉美,美国和国际上不得不投入530亿美元的紧急财政援助,才缓和了这场危机。据墨方资料统计,这场危机造成的损失达700亿美元。一些西方经济界人士担心,目前约有1/5的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发生银行危机。发展中国家的银行欠发达国家的债务已达7170亿美元,有些银行如果周转不灵,随时有可能发生危机。而且大多数国家的银行债务是由国家承担的,因而经济危机常常同政治危机联系在一起。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一个国家发生的问题很容易在邻国和本地区引起连锁反应,造成新的困难,甚至危机蔓延扩大。
所以全球化并不能消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矛盾和竞争,也不能调和它们之间的分歧和争端。发展中国家应该一方面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参加国际合作,另一方面,也要独立自主,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如果没有本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就无经济全球化可言,也只有实现本国的经济安全,才能更好地参加全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