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八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八旗清代的兵卫制。即: 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也称八旗制。《清史稿·兵志》: “清初,太祖以遗甲13副起,归附日众,设4旗,曰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复增4旗,曰镶黄、镶白、镶红、镶蓝,统满洲、蒙古、汉军之众,8旗之制自此始。每旗300人为1牛录,以牛录额真领之。5牛录,领以札兰额真。5札兰,领以固山额真。每固山设左右梅勒额真。天命五年 (公元1620年),改牛录额真俱为备御官。天聪八年 (公元1634年),定八旗官名,总兵为昂邦章京,副将为梅勒章京,参将为甲喇章京,各分三等。备御为牛录章京。什长为专达。又定,固山额真行营马兵为阿礼哈超哈,其后曰骁骑营。巴雅喇营前哨兵为噶布什贤超哈,其后曰护军及前锋营。驻防盛京兵为守兵,预备兵为援兵。各城寨兵为守边兵。旧蒙古左右营为左右翼兵。旧汉兵为乌真超哈。孔有德之天祐兵,尚可喜之天助兵,并入汉军。九年(公元1635年) 以所获察哈尔部众及喀喇沁壮丁分为蒙古八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崇德二年 (公元1637年) 分汉军为2旗,置左右翼。四年,分为四旗,曰纯皂、曰皂镶黄、曰皂镶白、曰皂镶红。七年,设汉军八旗,制与满洲同。世祖定鼎燕京,分置满、蒙、汉八旗于京城。以次厘定兵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