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八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八音中国古代乐器的分类。《周礼·春官·大师》载,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是按制作材料对乐器的分类。据唐杜佑《通典·乐四》,金包括钟、鎛、铙、方响、铜钹、铜鼓等; 石包括磬等;土包括埙、缶等;革包括鼓、齐鼓、担鼓、羯鼓、都昙鼓、毛员鼓、鸡娄鼓、正鼓、节鼓、抚拍等; 丝包括琴、瑟、筑、筝、琵琶、阮咸、箜篌等;木包括祝、敔、拍板等; 匏包括笙、竽等;竹包括箫、管、篪、龠、笛、筚篥、笳等。桃皮、贝、叶3种列在八音之外。随着乐器的发展,各类所属乐器也在变化。宋陈旸《乐书·乐图论》所载乐器名目,比唐代更多。 039 八音中国最古老的一种乐器分类法。西周(约前11世纪一前771年) 时已在应用,《周礼·春官》称: “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其分类依据,是按乐器制造材料的不同,如:钟、镈属金;磬、编磬属石;埙、缶属土;鼓、鼙属革;琴、瑟属丝;柷、敔属木;笙、竽属匏;箎、箫属竹。八音,有时也泛指一些器乐表演活动,如《尚书》说“八音克谐”,“三载,四海遏密八音”等。我国民间有“八音会”(鼓吹乐),有命名《八音》的乐曲……。八音一词,所用尤为广泛。 八音❶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钟、铃等属金类,磬等属石类,埙属土类,鼓等属革类,琴、瑟等属丝类,柷、等属木类,笙、竽等属匏类,管、籥等属竹类。 八音又称“八仙鼓”。流行于广西西林、隆林、田林、百色、凌云、德保、靖西等县。是一种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吹打乐。至今吹奏八音的“八音班”遍及这些地区的城乡,每个村寨几乎都组织有八音班,并常串村走寨演奏。“八音”以唢呐为主奏乐器,配以两根竹笛、马骨胡、二胡、三弦、小鼓、小锣等共8件乐器组成,有南路、北路之分。西林、隆林、田林一带为北路、德保、靖西一带为南路。北路八音班演奏的传统曲目有《马走街》、《马道林》、《八板》、《歌长洞》、《走音洞》、《采花》、《花灯》、《正调》等8个调;南路传统曲目有《仙班洞》、《八音调》等。壮族八音乐曲的曲式结构比较简单,演奏时多周而复始,旋律欢快热烈而流畅,多用五声音阶宫调式和微调式,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