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公共物品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是对应的。按照意大利传统的公共财政理论,萨缪尔森在他的论文中曾经把纯公共物品的概念定义如下: 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萨缪尔森举出的例子有社区和平与安全、国防、路灯、天气预报等等。我们将人类社会需要的各种物品和服务总体上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个人需要”,如食品或服装;一类是“社会需要”,如国防。那些用于满足私人需要的物品或服务就称之为私人物品或服务,而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或服务,我们把它称之为公共物品或服务。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特性是将它与私人物品或服务的特性进行比较后归纳出来的,相对于私人物品或服务来说,公共物品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两点:
1.非排他性
非排他性是指在技术上不可能将拒绝为它支付费用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也可以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因为拒绝付款的个人或厂商而停止,任何人也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来把自己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范围之外。以国防为例,如果在一国的范围内提供了国防服务,要想不让任何一个生活在该国领域的人享受国防是非常困难或者说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因为触犯国防政策而被制裁的罪犯,也仍然处在国防安全的保障之下。而在私人物品或服务上,则不存在这种可能。如一件衣服或一个面包,购买者为此付款后就取得了该种产品的所有权,并可在这时排斥他人享用这种物品。私人物品或服务在受益上是必须具有排他性的,因为只有在受益上具有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人们才会为了得到这种物品付款,生产者也才会在市场来提供这种物品。
纯粹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一是纯粹公共物品大都是那种在技术上不易排斥众多受益者的产品,如国防等。二是某些公共物品在技术上虽然排他,但排他的成本十分昂贵,以致经济上不可行。此外,公共物品不仅具有排他性,而且往往具有非拒绝性,比如国防就具有这样的性质。
2.消费的非竞争性
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某一个人或厂商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的同时,并不排斥和妨碍别人或厂商对其的享用,而且也不会减少其他人或厂商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与质量。这种非竞争性是因为公共物品一般都具有效用不可分割的性质。因为这一不可分割的性质,公共物品在自身产生拥挤之前,每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都等于0。也就是说,只有当一种公共物品达到充分消费的界限的时候,每增加一个消费者才会增加相应生产的可变资本。仍以国防为例来分析: 只要国家建立了防务体系,就不可能把任何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人排除在该体系的保护范围之外,包括犯罪分子在内。尽管一个国家可能每天的人口都在增加,但并没有因此使任何一个人减少其所享有的国防提供的国家安全保障。
相比之下,私人物品或服务的情况刚好相反,它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即某一个人或厂商对某种一定数量的私人物品或服务的享用,实际上就排除了他人或厂商对其的同时享用。比如我们家庭必备的家用电器,某位消费者购买了家用电器后,就拥有了这台电器的所有权因此这台电器只能归属其本人或家庭所享用,其他人或别的家庭不可能同时享用这台电视机所提供的效用,如果其他人或别的家庭也想享用这台家电的效用,就只能自己购买,这时它的边际成本显然不为零。
需要说明的是:公共物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为零。也就是说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这种物品或服务不但是共同消费的,而且也不存在消费中的拥挤现象。但事实上,因消费者增加但带给供给方的生产成本为零并不能说明其边际社会成本为零。比如高速公路,对于高速公路的生产者(建造者)来说,只要在公路不需要拓宽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并不会引起其生产成本的增加。但对消费者而言,高速公路快捷方便,消费者都愿意走高速公路这样就导致大量的车辆涌入高速公路,这时的道路拥挤对消费者来说就是一种成本。在道路行驶达到饱和量以前,不存在道路的拥挤,此时我们可以认为拥挤成本为零,可当消费者人数剧增道路达到饱和量以后时,消费者就会感受到了明显的拥挤,而且拥挤的感觉和拥挤成本会与高速公路上的消费者人数成正比。由此可见,当一种公共物品在消费产生竞争时,就必须采取某种限制消费人数的措施比如收费(税收等),那么这时的商品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了。例如一个公共牧场有过多的人放牧必然与其他的放牧者产生消费竞争,这时公共牧场不再是一种纯粹的公共物品了,而是变成了需要限制使用的一种公共资源。
总之,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那种提供给全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而且不具有消费竞争性和受益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相比较之下,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是指那种只提供给为其付款的个人或厂商享用的,并且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在受益上把未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的物品或服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