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公平与效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公平与效率公平与效率是西方经济学中福利经济学派常用的两个概念。公平又称 “平等”,是指社会成员收入的均等化。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配置,即资源配置在何种情况下才是有经济效率的。效率一般指生产的效率和经济制度的效率。作为评价经济活动和经济制度的标准,效率可以从生产、交换、分配等不同的方面考察。生产效率是厂商对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分为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技术效率是指利用若干种生产要素生产某一种一定量的产品时,若不增加其中某些要素的数量,就不可能减少其他任何一种要素的数量的状态。经济效率是指生产一定量产品时,有技术效率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方式中成本最低的组合方式。经济制度的效率是指一个经济体系内,若资源、物品或劳务的分配已达到这样的状态,不使这个体系中的一些人变得更坏些,就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变得更好些。经济制度的效率是以厂商的生产效率为基础的。现代西方经济学家按照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的最适宜条件论或最优境界论,对经济制度最有效率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帕累托最适宜条件或最优境界是指: 假定社会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如果还能使有的人福利增加,而同时又不以别人的福利减少作为代价,那就表明社会的福利这时仍有可能增加,社会尚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假定社会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对这一状态的任何改变都不可能再使任何一个人的福利增加,而同时又不使其他人的福利减少,这表明社会已经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这种境界即是帕累托最适宜条件。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有经济效率; 反之,则是缺乏经济效率。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