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共同犯罪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共同犯罪简称“共犯”。2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特点是:1.有共同的犯罪故意;2.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有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关于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国外立法和刑法理论有的分为教唆犯、帮助犯和实行犯3类,有的分为正犯与从犯两类。我国刑法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4类。 共同犯罪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的犯罪。又称“共犯”。其构成条件是: (1) 行为主体必须是二个以上已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主观方面必须都具有犯罪的故意,即共同犯罪人都知道自己在和他人共同实施犯罪,并对共同危害结果持故意态度; (3) 客观方面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使参加的行为人分工不同,但只要都是围绕同一犯罪目标进行的,其行为即与犯罪结果都存在因果关系。共犯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一般共同犯罪,指暂时结合起来事后即解散的犯罪和尚未形成固定团伙形式的犯罪; 另一种是犯罪集团,即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团伙犯罪。由于共同犯罪比单独一人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因此,各国刑事立法对共同犯罪都采取从重处罚的原则。对于共同犯罪中各个成员所负刑事责任,各国刑事立法的规定不完全相同,一般多以犯罪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或分工作为划分的标准。法国分为正犯、从犯; 日本,瑞士等国分为正犯、从犯、教唆犯; 苏联分为实行犯、组织犯、教唆犯、帮助犯; 英国则没有区别实行与帮助犯的刑罚。各国刑法对正犯处刑较其他从犯为重。中国现行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按照区别对待方针给以轻重不同的刑罚。 共同犯罪刑法第25条一款规定: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由此可知,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首先就是二人以上,因为一个人犯罪,也就不存在共同的问题,自然就失去了 “共同” 的基础。其次,二人以上实施的必须是故意犯罪,否则,即使一方是故意犯罪,另一方是过失犯罪,也不构成共同犯罪。同时还应注意: 所谓共同,应是犯罪分子相互勾结、相互联系实施某一犯罪,而并非仅指同一时刻。因此,若甲乙二人不谋而合于同一时刻抢劫同一对象等,则不能定为共同犯罪,而应定为 “同时犯”。 共同犯罪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实施某项犯罪,即构成为该项罪行的共同犯罪人。如某项犯罪事实的不法性系基于行为人的特定身份或特别关系而决定的,则只要具有该项身份或关系的犯罪人,均足以成为该项犯罪的共同犯罪人。共同犯罪人各按其罪行的不同,受到不同的处罚。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