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电影《武训传》是指以清朝末年武训的生平事迹为内容的一部传记影片。武训生于1838年山东堂邑,从小跟母亲讨饭,后以放债收租等手段办了三所“义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贫苦农民对文化的渴求。然而封建社会的农民阶级被剥夺了政治和经济的权利,他们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武训的所谓“义学”只能被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工具。电影《武训传》的编导者孙瑜受“教育救国”的思想影响,于1945年构思电影剧本,1948年夏开始拍摄,1950年10月完成,同年12月上映,此时,各地报刊纷纷发表文章赞扬该片,甚至将武训捧为“劳动人民文化翻身的一面旗帜”。针对这种情况,党中央于1951年3月发出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为了把讨论进一步深入展开,毛泽东同志亲自撰写了《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一文,以《人民日报》社论的名义于1951年5月20日发表。社论指出“《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特别是对“一些号称学得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丧失了批判能力的事实,说明“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因此深入开展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就更有必要了。此后掀起了批判《武训传》的高潮。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中提高了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加强了党对文艺事业的领导,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武训传》的问题是学术性的,把它当作政治问题来搞大批判运动,这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文艺事业的发展与繁荣,都产生了有害的影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