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农业生产合作社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11 农业生产合作社

劳动农民自愿联合组成的社会主义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始于抗战时在陕北安塞县建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得到普遍发展。它是在农业生产互助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根据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的高低,分为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两种形式。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特点是社员以私有的土地作股入社,实行统一经营,耕畜、大型农具等主要生产资料入社统一使用,由社付给适当报酬。产品由社统一分配。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特点是私有的土地无代价地转归合作社集体所有,取消了土地报酬。耕畜,大型农具等主要生产资料采取折价入社的办法逐步转为集体所有。社员从事集体劳动以工分形式进行按劳分配。1958年改组为农村人民公社。

农业生产合作社nongye shengchan hezuoshe

参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生产合作社agricultural producers' cooperative

又称农业合作社,简称农业社。中国劳动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从事农业生产的集体经济组织。根据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的不同,有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两种形式。(见“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生产合作社

简称“农业社”。无产阶级政权建立以后,劳动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织的集体经济组织。由于互助组仍是农民个体分散经营,生产规模狭小,不能有效地利用土地和劳动力,仍然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1953年春,湖南开始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省政府组织劳动模范、互助组长任贵芳、唐花香等人到山东、山西参观全国著名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回来后他们带头试办的25个以土地入股分红和按劳分配为基本特征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都大幅度增产,农民入社的积极性提高。年底,全省第三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确定,1954年重点办好300个初级社,结果,发展到430个,县县都办了社。还出现了2个全省最早试办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即湘阴洞庭围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南县安福农业生产合作社。1954年冬至1955年春,全省办起了13115个农业社,入社农民占全省总农户的3.33%。1955年8月,省委在中央精神鼓舞下,批判了右倾思想,并重新制定了三年基本实现合作化的规划,全省很快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5月中旬,入社农民达80%,基本实现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6月8日,中共湖南省委又发出《关于搞好生产准备,在全省范围内实现高级合作化的指示》,9月底,参加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民占总农户的90%以上,全省实现了高级合作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