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冯子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冯子振1253—1348元代著名文人、散曲作家。字海栗,自号瀛州客,又号怪怪道人。湘乡人。官集贤院学士、集贤待制承事郎。与当时名儒硕士赵孟頫、郑元祐等关系密切,互有诗文赠答。其诗赋《居庸赋》、《十八公赋》气势磅礴、不同凡响。《梅花百咏》不但当世和者甚多,元明清三代都有和诗留传于世。大德六年 (1302),居丧后回京,应京师伶妇御园秀之请为白无咎《黑漆弩》作续篇,乃以汴、吴、上都、天京风景续之,写成散曲[正宫]《鹦鹉曲》百首。其中《故园归计》、《洞庭钓客》等数首专门描写湖湘情事。今传仅四十二首。《太平乐府序》称赞它“字按四声,字字不苟,辞壮而丽,不淫不伤。”历代选家大多采他的散曲为首。冯还为著名杂剧艺人珠帘秀写过《鹧鸪天·赠歌儿珠帘秀》,留传至今。至正八年(1348)卒,葬湘乡州宣风二十都牌头铺铃子山岩下龟。 冯子振1257—1315字海粟,号瀛州客,又号怪怪道人。原籍攸州 (今攸县),迁居湘乡。元至元、大德年间 (1279—1307),官居承事郎、集贤待制,以赋驰名当时。每为文,据案疾书,顷刻即就。所作《居庸赋》达五千言,《十八公赋》亦四千余言,才思敏捷,传诵一时。冯与当时名士赵孟頫、陈孚友善,常相唱和。其诗作有《海粟诗集》 (见《元诗选》),其散曲,现存小令四十余首,以《鹦鹉曲》为最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