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冯子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35 冯子材1818—1903清末爱国将领。字南干,号萃亭,一作翠亭。广东钦州(今广西钦州县)人。行伍出身。早年曾随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升至提督。光绪八年(1882),法军侵略滇桂边境时,以广东高、钦、雷、廉四府团练督办参加抗战。次年二月任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组建萃军,率领王孝琦、王德榜、苏元春等部,在镇南关(今友谊关)、谅山大败法军,收复谅山。后任云南、贵州提督等职。 冯子材1818-1903Feng Zicai, 晚清爱国将领。字南干, 号萃亭。广东钦州人。行伍出身。早年曾参加广东天地会起义, 后投清军。先后在清将向荣、张国梁部下供职, 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积功至副将。1858年(咸丰八年)张国梁败死,代领其众,擢总兵。1862年 (同治元年), 升广西提督, 1875年 (光绪元年)调任贵州提督。1881年回任广西,次年归乡养病。中法战争爆发后出任钦州、廉州、高州、雷州四府团练督办,练兵备战,准备御敌。1885年经两广总督张之洞奏准, 出任广西关外军务帮办。是时镇南关 (今友谊关) 已经失陷。他率部至关前隘, 在隘口抢筑一道长墙, 周密部署,积极备战。3月23日法军分三路来犯, 他激励将士说: “法军再入关,何颜见粤民?必死拒之!” ( 《钦差办理广东防务彭玉麟等奏折》, 《中法战争》, 第6册, 第455页) 沉着指挥, 击退法军。次日法军猛攻长墙, 几欲得逞。他身先士卒, 率部血战, 将敌人逼离长墙。25日发出总反击令, 所部各路在民众支援下勇猛冲杀, 击溃法军, 乘胜收复谅山等地,取得镇南关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整个中法战局。但清政府决意与法议和, 下令停战。他致电张之洞, 请上折 “诛议和之人”。被迫撤回境内,受命会办广西军务, 晋太子少保。1887年调云南提督, 因病未赴任。1894年加尚书衔。时值中日战争爆发,奉命募旧部北援, 驻镇江, 至战争结束仍回广西。1901年调任贵州提督, 次年以病退职。 冯子材1818—1903清末将领。字南干,号萃亭,一作翠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行伍出身。早年随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和贵州苗族起义,以功升至提督。光绪元年(1875年)调任贵州提督。光绪七年又回任广西。次年“称疾”退职。光绪十年,法军进犯滇桂边境时,以广东高、雷、钦、廉府团练督办参加抗战。光绪十一年一月九日(1895年2月23日),法军占领镇南关(今友谊关)后,广西边境形势危急,两广总督张之洞为挽回不利形势,任冯子材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同年二月八日(3月24日)冯子材团结各军将领,整顿清军,在边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勇敢杀敌,大败法国侵略军,取得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镇南关大捷后,冯子材又率军乘胜追击,迅速收复谅山等。法国统帅尼格里身受重伤,领军狼狈败逃。正当整个形势对中国有利的时候,清政府却命令各路将领停战撤兵,向法国求和。他极力反对,要求诛“议和之人”。战后历任云南、广西、贵州提督。后病卒。 冯子材1818—1903Fengzicai中法战争中的抗法名将。字南干,号萃亭,一作翠亭。广东钦州(今广西钦县)人。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生。早年加入刘八领导的天地会起义军。1851年降清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1862年升广西提督。后任贵州提督。1881年回任广西。次年,称病退职。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任广东高、雷、钦、廉四府团练督办,并于12月组建萃军十八营。1885年2月率萃军挺进镇南关。在关前抢修炮台和长墙,团结王德榜、王孝祺、苏元春等部,积极备战。3月23日,法军司令尼格里率3 000余人进犯,被击退。24日,法军扑到长墙,他率军杀出长墙,展开肉搏战,大败法军。25日,下令总攻。28日,克谅山,重伤尼格里,歼敌1 000余人,取得镇南关——谅山大捷。战后会办广西军务。后相继调任云南、贵州提督。1903年两广总督岑春煊命他出办团练,不久即病死。 冯子材1818—1903清末将领。字翠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曾追随向荣、张国樑镇压太平军,擢广西提督、贵州提督。1882年称疾归。中法战争中帮办广西军务,1885年3月在镇南关(今友谊关)、谅山重挫法军。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