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唐代的漏籍人口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唐代的漏籍人口

《通典·户口》称,唐朝经130余年的和平发展,至天宝年间“可以比崇汉室,而人口才比于隋唐。盖有司不以经国驭远为意,法令不行,所以隐瞒之甚也。”唐代漏籍严重的原因有:❶租庸调是按户丁计算,后来实行两税法,总的说来仍然是按照在籍户口进行征税,隐瞒户籍就成了逃避征税的常见手段。
❷唐代政体因袭北朝和隋,地方权力较大。安史之乱后,地方势力更加飞扬跋扈。地方政权为了截留税收,往往大量瞒报户口。
❸唐代奴婢制度极为流行,天宝年间全国奴婢合计至少有五六十万人,均不入户籍。
❹唐代宗教盛,佛道竞争,全国寺观林立。估计天宝年间全国僧尼道士不下四十万人,也不列户籍。
❺唐代士兵众多,安史之乱后兵额不断增加,加上地方割据集团和少数民族的武装,当在一百万以上。这些兵士也属漏籍之内。
❻唐代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失去土地的农民到处流亡,大量农民脱离户籍,成为地主私家的佃农。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