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冯延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84 冯延巳903—960五代词人。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中主李璟时,拜翰林学士,进中书侍郎左仆射同平章事。他学问渊博,善辩说,工书法,能诗工词。《全唐诗》存诗一首。其创作成就主要是词。他的词多描写男女之间的离情别绪。但不像花间词人那样醉心于描写女人的容貌、装饰,而是着力表现人物内心的哀怨,多由描写转为抒情,显得委婉幽深。尤其是善于借景抒情,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著有 《阳春集》。 冯延巳903—960Feng Yansi五代词人。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中主李璟时,官至宰相。 冯延巳903—960五代时南唐大臣、词人。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 (今江苏扬州) 人。白衣见烈祖,授秘书郎。元宗以吴王为元帅,用延巳掌书记。此后,深得元宗信任,平步青云。保大四年 (946),以延巳为太弟、太保,领昭义节度使,不久,为左仆射、同平章事。凡府位高于巳者,延巳必百计出之 与其弟延鲁交结魏岑、陈觉、查文徽,把持朝政,时人谓之“五鬼”。延巳负其才艺,狎侮朝士,曾戏问中书侍郎孙晟: “公有何能,为中书郎?”孙晟回答说: “晟,山东鄙儒,文章不如公,谈谐不如公,谄诈不如公。公之能,适足为国家祸耳。” 然而,延巳有文才,尤喜乐府,其词近百首,多写男女私情、离情别恨,手法细腻,色彩明朗,善于以景见情。其《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句尤为著名。宋建隆元年 (960) 五月卒,年58,谥忠肃。 冯延巳903—960Fengyansi五代词人。字正中。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南唐中主时官至宰相。冯延巳博学多才,善辩说,工书法,能诗,尤长于词。其词多写离愁别绪,内容较为单薄。其词长于白描,笔墨细腻,形象鲜明,往往移情入景,抒写人物内心的哀愁情思,深婉含蓄,缠绵有致,且语言清新,形成清丽深婉的风格。《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采桑子》(小堂深静无人到)、《谒金门》(风乍起)等均为名作。其词对后世影响较大,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说:“冯延巳词,晏同叔(晏殊)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有《阳春集》传世,收词120首,其中杂有他人之作,可靠者近百首,列五代词人之首。 冯延巳903~960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五代时南唐著名的词人。受家庭熏陶,他不仅博学能文,而且长于辩说。28岁时,被南唐烈祖授为秘书郎。元宗时屡次为相。后因丧师失地,罢相。 冯延巳903—960五代南唐词人。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官至左仆射同平章事。其词多写离情别恨,清淡委婉,善于白描。《归国谣》、《鹊踏枝》、《谒金门》、《醉花间》等为人称道。有《阳春集》,其中杂有他人之作。 冯延巳903~960五代南唐词人。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中主李璟时,曾任驾部郎中、翰林学士承旨、中书侍郎等职,官至宰相。有《阳春集》。为五代重要词人。其词多写达官贵人的享乐生活及男女情事,但词风比较清丽多采,情感比较委婉真挚,在形象刻画上显示出较为高超的技巧。传名后世之作主要有《谒金门·风乍起》、《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归国谣·江水碧》等。其中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历来传诵。其词开北宋一代风气,对晏殊、欧阳修影响较大。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