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冯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冯道882—954五代大臣。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 人。少时纯厚,好学善文。张承业重其文,以其为太原掌书记。李存勗并有河北,文翰之事,全都委托冯道办理,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唐明宗时,累官至门下侍郎、户部、吏部尚书、集贤殿宏文馆大学士、加尚书左仆射,封始平郡公。末帝时、以其为司空。后晋石敬瑭入洛阳,以冯道为首相,出使契丹、使还,加司徒、兼侍中,进封鲁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晋少帝即位,加守太尉,进封燕国公。后出为同州节度使。耶律德光灭后晋,以其为太傅。刘知远即帝位,以其为太师。周太祖郭威,拜冯道为太师、兼中书令。周世宗征北汉,冯道极力反对。世宗鄙视冯道,以其为太祖山陵使。葬事毕,冯道死,年73。谥曰文懿,追封瀛王、他历事四朝十君,二十多年皆位居三公。自号 “长乐老”。后世对他颇多非议。 冯道882—954五代时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字可道。后唐、后晋时,历任宰相;契丹灭后晋,以他为太傅。后汉、后周时,又任太师、中书令等。他历事五姓,曾三入中书,任相20余年。自号长乐老,作《长乐老自叙》。后世对其每加非议。曾组织校定、刻印《九经》,后世称为“五代监本”,官府大规模刻书自此始。 冯道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典的创始人。882年生,954年去世。五代时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他历仕5个政权、11个君主,居相位20多年。932年,奏请注经、刻书,据唐代石刻,由田敏等在国子监内校订“九经”文字,并组织刻工雕印。这次大规模雕印经书至953年完成,历时22年,共雕印《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论语》、《孝经》12部经书。因刻书工作由国子监主持,后世称为“五代监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