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净土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净土宗

亦称“莲宗”。是专修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净土的一个中国佛教宗派。此宗并无明确的师承关系。立祖之说源于宋代,东晋*慧远被推为初祖。慧远虽曾在庐山阿弥陀佛像前发誓愿往西天净土,但其修行实践与后代以口诵佛名为主的称名念佛有很大区别。后世流播的净土修习则是以称名念佛为主要方法。对此法门作出重大贡献的是北朝的昙鸾(613—681)和隋唐的道绰(562—645)、*善导。特别是善导,曾在长安宣扬净土思想,提倡念佛,又撰写《观无量寿经疏》、《往生礼赞偈》等宣传净土教义,遂使净土一宗粗具规模,最后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佛教中最为流行的宗派之一。此宗主旨是以行者的念佛行业为内因,以弥陀的愿力为外缘,内外相应,往生极乐国土。这种主张凭借佛的愿力即得往生的教门,一般称之为他力念佛法门。此法门净土思想虽属虚妄,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而且修行方法十分简便,只要口诵佛名,即可横超三世,往生极乐世界,所以特别受到社会下层广大民众的欢迎。自隋唐以后,曾广泛流行,并传播至日本。

063 净土宗

中国佛教宗派。又称莲宗。唐代善导创立。该宗所依经典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世亲《往生论》。该宗教义简单,主要宗旨是以修行者的念佛行业为内因,以弥陀的愿力为外缘,内外相应,往生极乐净土。相传东晋慧远在庐山邀集僧俗18人成立“白莲社”,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后代奉之为初祖。次后影响较大的是东魏昙鸾及隋唐间道绰等。唐初善导从道绰学净土教义,后到长安光明寺传教,正式创立净土宗。善导以后,该宗继续弘扬,历代名师辈出。宋明以后与禅宗融合,其他如律宗、天台宗、华严宗等也都兼修念佛法门。在一般世俗社会也很普及。8世纪时,善导的《观经疏》传入日本。12世纪日僧源空依之创立日本净土宗。后又分出若干支系,主要有镇西派和西山派两大系统。

净土宗

又称“莲宗”。中国佛教宗派。实际创始者为唐代善导。主要依据《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往生论》。强调依阿弥陀佛本愿力,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死后便能“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由于教义简单,方便易行,中唐以后广为流行,并与禅宗、天台宗等逐渐融合。9世纪时,由日僧圆仁传入日本,后日僧法然据善导《观无量寿经疏》,提倡专修念佛,正式开创日本净土宗。

净土宗

亦称“莲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西方净土,故名。相传东晋慧远在庐山邀集十八人成立“白莲社”(或作“莲社”),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故被后代奉为初祖。东魏汾州玄中寺昙鸾,著《往生论注》、《安乐净土义》等,认为世风混浊,靠“自力”解脱甚难,靠“自力”解脱的教义是“难行道”,而主张“乘佛愿力”(“他力”)往生净土,这种教义为“易行道”;称“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死后“往生安乐国土”。隋唐间道绰亦在玄中寺传净土信仰,著有《安乐集》,提倡“持名念佛”,使净土信仰广为流传,奠定了净土宗基础。唐初善导从道绰学净土教义,后到长安光明寺传教,正式创立净土宗。所著《观无尽寿经疏》、《往生礼赞》、《净土法事赞》等也是该宗重要依据。据《佛祖统纪》卷二十六,善导“演说净土法门三十余年”,“长安道俗传授净土法门者不可胜数,从其化者至有诵《弥陀经》十万至五十万卷者,念佛日课万声至十万声者。”由于修行简易,中唐以后广泛流行,后与禅宗融合。十二世纪传入日本。

净土宗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因专修往生阿弥陀净土法门而得名。相传东晋慧远在庐山邀集僧俗十八人成立“白莲社”,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故被尊为初祖,该宗亦称“莲宗”。东魏昙鸾、隋唐道绰分别著有《安乐净土义》及《安乐集》,为该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唐代善导从道绰学净土教义,后到长安光明寺传教,正式创立净土宗。所著《观无量寿经疏》、《往生礼赞》、《观念法门》、《法华赞》、《般舟赞》为此宗主要代表作。净土宗所依经典为三经一论,即《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世亲的《往生论》、教义简单,主旨是以修行者的念佛行业 (即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为内因,以阿弥陀佛的“愿力”为外缘,内外相应,往生极乐净土,即“他力往生”。因修行方法简便易学,中唐以后广泛流行,成为最吸引下层群众的法门。8世纪善导的《观经疏》传入日本。9世纪日僧圆仁到中国习净土并带回日本。12世纪日僧源空依《观经疏》撰《选择本愿念佛集》等,创日本净土宗。

净土宗

又称莲宗。为唐代善导 (613—681) 所创立。以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净土为宗旨而得名。主要依据《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世亲《往生论》。东晋慧远在庐山邀集十八人成立 “白莲社”,发愿往生西方净土,被后代奉为初祖。此后东魏汾州昙鸾 (476—542) 著 《往生论注》,分难行道、易行道。隋唐间道绰 (562—646) 著《安乐集》,唐初善导在并州 (今山西太原) 谒会道绰,拜受念佛往生法,正式创立净土宗。净土宗在国内广泛流行。湖南在宗义方面能卓然有所树立的,唐有承远 (712—777)、全真 (728—867)、法照 (747—822),元有楚石 (1296—1370),明有法祥(?—1610),清有衍义 (?—1734),正真 (?—1821),建国前后,有明幻 (1908—1961) 等人。

净土宗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故名。净土思想渊源于印度。东汉时净土经典始传入中国,始祖慧远于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年)在庐山建莲社,提倡往生净土。隋昙鸾曾在山西玄中寺弘布净土信仰。后经隋末道绰、唐代善导继续弘扬,基本上完成了昙鸾的净土系统。该宗认为,世风混浊,靠“自力”解脱甚难,主张“乘佛愿力”(“他力”)易行。因此应“一专念阿弥陀佛”,死后好去“安乐国”。由于此宗修行简易,中唐以后曾广泛流行,后与禅宗相融合。该宗所依经典为“三经一论”,即《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往生论》。位于山西交城县城西北石壁山中的玄中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重要的发源地。净土宗在日本影响较大,日本净土宗尊昙鸾、道绰、善导为中国净土宗三祖,视玄中寺为日本净土教徒祖庭。

净土宗

亦称“莲宗”。我国佛教宗派之一。以东晋慧远为初祖,实际创立者为唐代善导。主要依据《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往生论》。认为死后可以往生阿弥陀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故名。相传东晋慧远在庐山邀集僧俗18人成立“白莲社”,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因而被后代奉为初祖。次后影响较大的是东魏汾州玄中寺的昙鸾,著有《往生论注》,认为世风混浊,靠“自力”难以解脱,主张依“他力”(乘佛愿力)往生净土。隋唐间道绰也在玄中寺传净土信仰,著有《安乐集》。唐初善导拜道绰为师学净土教义,后到长安光明寺传教,正式创立净土宗。所著《观无量寿经疏》、《往生礼赞》、《法华赞》、《般舟赞》、《观念法门》等也是该宗重要依据。《佛祖统纪》载,善导“演说净土法门三十余年”,“长安道俗传授净土法门者不可胜数,从其化者至有诵《弥陀经》十万至五十万卷者,念佛日课万声至十万声者”。其后有承远(712—802)、法照(?—777)、少康等。由于修行简易,中唐以后广泛流行,后世多有倡导教、禅、净合行者,遂为各宗共修之法门。12世纪源空(法然)根据善导的《观无量寿经疏》,著《选择本愿念佛集》,倡导专修念佛,开创日本净土宗,尊昙鸾、道绰、善导为最初三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3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