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分封制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分封制

中国古代帝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周武王克商后,把得来的广大土地和俘虏,分给他的兄弟、亲戚及有汗马功劳的扈从们,让他们到各地去做诸侯,进行分区管理,辅翼王室。这就是所谓“受民受疆土”、封邦建国的分封制。诸侯对其属下也进行着同样的分封。诸侯封其属下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封地名“采地”或“采邑”。卿大夫以下有士,也被封予食地。士是贵族阶级最低一层,不再分封。周天子利用这一级级的分封方式,建立起一套统治网。上自天子,下至士,都是上一级对下一级的分封,下级对上一级承担缴纳贡物、军事保卫和述职等义务。战国时期,各国仍分封侯君,但这些侯君只有征收食邑内田税和工商业赋税之权,而不掌握封地内的军政大权,其子孙多不得世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西汉初年,二者兼用,吴王刘濞叛乱被平定后,诸侯王在封国内“治国”之权才被取消。西晋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皇室和世族的统治力量,司马氏家族又恢复了分封制,晋武帝封皇族二十七人为王,以后又不断增加;除了王国之外,还分封异姓公侯国五百多个。每个王国,甚至公侯国都有一定数目的军队。诸王奉命出镇各地,又拥有地方军政大权,可以自辟僚属,结果把国家搞得四分五裂。各王之间争权夺利,互相攻斗,终于引发了“八王之乱”,战争历时十六年之久,人民死亡达数十万人,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隋唐以后,历朝也实行过分封制,但其性质不尽相同。如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保持朱姓皇室的长远统治,及同元朝残余势力斗争,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又实行分封制,将他的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分封在全国各地,让他们辅翼王室。朱元璋在分封时虽然为提防藩王势力的扩大,采取“惟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赐土”的措施,但诸王势力的发展,冲破了这种限制。这对明中央皇权自然是很大的威胁,朱元璋死后不久,就爆发了 “靖难之变”。燕王朱棣即位后,继续加强中央集权,他和以后几代皇帝,为消除地方藩王的割据势力,一再加强对宗藩的监视、约束和限制,形成了所谓“藩禁”。总的来看,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很长时间,在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初,分封制对于强化中央集权起过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诸王自身实力不断扩张,必然与君权发生矛盾,又最终遭裁抑和钳制。

分封制Fenfengzhi

周朝初年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先后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其中最重要的封国是鲁、齐、燕、卫、宋、晋等国。诸侯是诸侯国中的最高统治者,可由嫡长子世袭其位,他们对周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役、力役等义务,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而周天子则通过册封,将某一地区的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诸侯有权把这些土地和人民部分地封赐给自己的家族和亲信以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也要承担从征、纳贡等义务。通过分封制,周朝不但巩固地统治了原来商朝的地区,而且不断地发展它的势力,成为远远超过商朝的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分封制

中国古代国君分封诸侯的制度。始于商代,有侯、伯等封号。盛行于周代。周灭商及东征后,为有效控制新占国土,将王室子弟及勋戚功臣封于各地为诸侯。诸侯在其封国内世袭统治,有政治、军事、经济全权。但规定要听从天子之命,定期朝贡述职,有拱卫王室,提供军赋力役的义务。战国时国君以食邑分封功臣贵戚,并在食邑地征税,但不能世袭。西汉分封诸侯王,于征税外,可“治掌其国”。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方取消诸侯王治国之权。此后,历代仍有不同程度的分封,性质也与以前有所不同。

分封制

中国古代国王、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相传,夏王少康封幼子曲列于缯,其后裔至商、周一直列为诸侯。商代已有侯、伯等称号。周灭商及平定武庚叛乱后,在新征服地区实行大分封,以封地连同居民赏赐给王室子弟和功臣,史称“封邦建国”。诸侯在封国内有世袭统治权,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和提供军役、力役等义务。战国时各国虽有分封功臣和贵族子弟子制,但已无统治权,仅食租税而已。秦灭六国,虽废分封行郡县,但在20等军功爵中,其“列侯”、“伦侯”等爵仍有食邑的特权,保留了分封制的痕迹。秦亡后,项羽一度恢复分封制。汉初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封君分“诸侯王”、“列侯”两等,诸侯王在封国内可自置官以及治民和征税之权。吴楚七国之乱后,诸侯王不得再治国和置官属,仅衣食租税,封国名存实亡。晋武帝为屏藩帝室,曾大封皇族,造成八王之乱。后世虽保留了分封制,但实权日趋缩小,性质亦不尽相同。


分封制

中国古代国君分封诸侯的政治制度。主要推行于商周两个历史时期。商代分封诸侯的名称主要有侯和伯。西周灭商以后,在商代分封的基础上加以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分封制度。灭商之初,周王朝分封了一些远古部落首领的后代,如封神农之后于焦,封黄帝之后于祝,封尧帝之后于蓟等等。为了控制殷商遗民,将纣王的儿子置于商的旧都,并派蔡叔、管叔和霍叔前往监督,史称“三监”。“三监”叛乱被粉碎后,将其封地改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 在徐,奄叛乱地区,即今山东北部封给军师太公望,建立了齐国; 将山东南部封给周公长于伯禽,建立了鲁国;把商朝故都商丘一带给商王族的微子,建立了宋国; 将北方封给同姓贵族召公奭的长子,建立了燕国; 将今山西南部封给叔虞,建立了后来的晋国等等。直到平王东迁前后分封仍在不断进行。在分封中,根据与周王室的亲疏关系和封地的大小远近,各个封国分为不同的爵等和服级。爵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服分甸、侯、绥、要,荒五级。爵明地位高低,服定贡赋轻重。但是,后来各诸侯国发展不平衡,使爵服制度并不像分封之时那么整齐划一了。这种分封的作法,是为了达到“以藩屏周”的目的。各地诸侯有服从天子命令、维护周室安全和定期向周室朝贡及提供军赋等义务。春秋以后,历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封。这种制度除了维护中央统治的作用以外,也对发展边远地区的经济文化产生过一定的积极影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