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仁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刘仁轨602—685

唐汴州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少贫贱,好学。贞观时历新安令、给事中等职。后出为青州刺史。显庆五年(660年),唐征高丽,令监统水军,船多覆没,坐免官,令以白衣随军。苏定方平百济后,以刘仁愿为百济府城镇守,王文度为熊津都督。既而文度病卒,百济故将福信与僧人道琛迎故王子扶余丰立之,引兵围仁愿。诏为检校带方州刺史,统文度之众,并发新罗兵为援,转斗陷阵,所向无前,道琛等乃解围而去。时苏定方伐高丽之军,进围平壤不克而还。高宗诏其与新罗人金法敏议去留之计,军士咸欲西还。他以为镇守百济对灭亡高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说服军士,请朝廷盖兵镇守。乘隙引兵攻入真岘城,打通新罗运粮之路。俄而扶余半袭杀福信,遣使到高丽、倭国请兵,以拒唐军。唐遣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率军浮海为之授。仁轨、仁师合军,兵势大振,诸将议所向。他说:兵法避实击虚,加林城险而固,攻则伤士,守则旷日。周留城,敌巢穴,若克之,诸城自下。于是分道进兵。他与别将杜爽、扶余隆率水军及粮船,自熊津江往白江,会同陆军同趋周留城。遇倭兵于白江口。四战皆捷。伪王子扶余忠胜率士女及倭众并降,百济诸城皆复归顺。唯迟受信据任存城不降。令百济降将沙吒相如、黑齿常之领其子弟取任存城,下之。由是百济反叛势力悉平,奉诏继续统兵镇守,令收敛骸骨、修录户口、置官吏、开通道路、赈济贫乏、勤课耕种,民皆安其所。经营屯田,积粮抚士,以经略高丽。高宗因超进其六阶,正授带方州刺史,遣使降玺书劳勉之。麟德二年(665年),封泰山,他率领新罗、百济、耽罗、倭四国酋长赴会,高宗大悦,擢拜大司宪。乾封元年(665年),迁右相,累前后战功,封禾城县男。三年,为熊津道安抚大使,兼浿江道总管,副李勣讨平高丽。军还,以疾辞职,听致仕。咸亨五年(674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率兵绝弧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人荣之,号为“禾城乡三柱里”。仪凤二年(677年),吐蕃入寇,命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垂拱元年(685年)卒,武则天为之废朝三日,陪葬乾陵。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