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勰与《文心雕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刘勰与《文心雕龙)Liuxie yu wenxindiaolong刘勰(466?—539),南朝齐、梁时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字彦和。祖籍东莞郡莒县(今山东省).世居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入仕后曾兼任东宫通事舍人,后世称刘舍人。刘勰家境清贫,一生未婚娶。曾入上定林寺依名僧僧祐十余年,在深研佛理的同时,博览群书,深得文理。经过多年努力,于齐武帝中兴初年写成了《文心雕龙》。梁武帝天监初年,刘勰入仕,先后任奉朝请、中军临川王萧宏记室、太末(今浙江省衢州市)令、步兵校尉等职。在兼任东宫通事舍人期间,与昭明太子萧统交好,萧统死,刘勰奉勒入上定林寺与沙门慧震撰经,经成,弃官为僧,法名慧地,出家不足一年而卒。《文心雕龙》是刘勰传世的主要著作。这部文学理论巨著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为上、下二部,每部25篇。刘勰在《志序》中将全书分为五个部分:❶文之枢纽。包括从《原道》到《辨骚》5篇,这是全书的纲领,是贯穿全书的根本观点,是全书的总论,其中尤以《原道》、《征圣》、《宗经》三篇为最重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