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72 刘备161—223三国时蜀汉建立者。世称汉昭烈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221—223年在位。出身东汉远支皇族。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争。在军阀混战中,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建安十二年(207)三顾草庐,征聘诸葛亮为军师,采用其联孙拒曹的策略,于次年大败曹操于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即今湖北武汉市以南的武昌县西赤矶山)。继而占领荆州,力量渐强。旋又夺取益州和汉中。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次年在吴蜀彝陵 (今湖北宜昌东) 之战中大败,223年病死。 刘备161—223三国时蜀国创立者。即昭烈帝。公元221~223年在位。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东汉远支皇族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幼孤贫,与母贩鞋织蓆为生。少语言,善下人,好交结。东汉末,黄巾起义爆发后,率属关羽、张飞等,参与镇压黄巾军,因功,授安喜尉。不久,投靠公孙瓒,代领豫、徐两州牧。在军阀混战中,曾先后依附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207年),徐庶荐举诸葛亮,遂“三顾茅庐”登门求教,后采纳诸葛亮联孙拒曹之主张,以及占据荆、益二州,进一步统一全国之战略设想。建安十三年(208年),联合孙权,协力击败曹操大军于赤壁(今湖北埔圻西北)。乘胜占据荆州(今湖北省襄攀市),不久入蜀夺取益州(今四川省)和汉中。公元221年称帝,国号汉,都成都,年号章武,与魏、吴三分天下。他推行诸葛亮制定之国策,实行法治。次年,以为关羽复仇为名,大举攻吴,在彝陵之战(见专条)中,大败于陆逊。不久病卒于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谥为昭烈皇帝,亦称刘先主。 刘备161—223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22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幼曾贩鞋织席为生。广结豪杰与张飞、关羽为至交。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官安喜尉。先后投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得其辅佐,势渐强大。公元208年采诸葛亮策,联孙权共败曹操于赤壁,占据荆州。旋夺取益州与汉中。入益州后娶东州地主集团实力派吴懿妹为妻,抑制豪强、使蜀汉政权渐趋巩固。公元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次年亲率大军,沿江东下,大举攻吴,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率残军退至白帝城后病死。 刘备161~223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字玄德,涿郡涿县 (今河北涿县) 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东汉末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后依附荆州牧刘表。嗣得诸葛亮辅佐,采纳联孙拒曹之策,力量逐渐壮大。汉建安十三年 (208年) 与孙权联合,大败曹军于赤壁 (今湖北嘉鱼东北),乘机取荆州的长江以南四郡,建立根据地。继而夺取益州、汉中,领益州牧,称汉中王。221年即帝位于成都,国号汉,史称 “蜀汉”。同年七月,帅军伐东吴争荆州。章武二年 (222年) 六月猇亭 (今湖北宜都县北) 之战失败,退还永安 (今奉节东)。章武三年 (223年) 四月病死于永安宫。 刘备161—223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建立者。字玄德,涿郡涿县 (今属河北)人。东汉远支皇族。幼贫,与母贩鞋织席为业。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争。在军阀混战中,曾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后采用诸葛亮联孙抗曹的主张,于建安十三年(208)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参见“赤壁之战”),尔后,占领荆州,力量逐渐壮大。不久,又夺取益州,建安十九年(214),自领益州牧,奠定了他在益州的统治权。建安二十四年 (219),攻取汉中,同年自称汉中王。221年,在益州 (今四川)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次年,大举攻吴,在彝陵之战中大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谥昭烈帝。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