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永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刘永福1837-1917Liu Yongfu晚清农民起义军领袖、抗法民族英雄。又名义, 字渊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 人。少随父流落到广西上思, 当过佣工。曾向父辈学习武艺。1851年(咸丰元年)参加天地会起义, 转战于广西归顺一带。1864年 (同治三年)率200余人在广西安德同吴亚忠的义军合作, 以七星黑旗为军旗,号黑旗军。次年赴越南。1867年驻越南六安州,建“中和团黑旗军”。1870年率部开至中越边境的保胜(今老街)。1873年法军侵占河内,受越南政府邀请率军赴抗法前线。12月在河内城郊大败法军,击毙法军指挥官安邺。次年被越南政府授为“三宣副提督”, 所部驻防宣光、山西、兴化三省。1883年5月(光绪九年四月)在河内城西纸桥与法军激战,击毙法军司令李维业。战后升为“三宣正提督”。12月中法战争爆发,率部在山西等地作战, 屡挫法军。1884年黑旗军受清政府收编, 被清政府授予记名提督衔, 与清军在西线抗击法军, 在宣光、临洮等地取得胜利, 克十余州县。1885年9月被调回国内,所部被裁至1000余人。次年任广东南澳镇总兵。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被调赴台湾, 以帮办台湾军务驻守台南。将所余2营扩充至8营,仍号黑旗军。《马关条约》规定台湾割给日本, 遭到举国一致反对。台湾人民成立“民主国”,决意抵抗日本侵略。为迫使台湾人民屈服, 日军分两路大举攻台, 陷台北。他在台南被军民推举为抗日领袖, 联络各地抗日部队, 在苗栗、彰化、嘉义等地抗击敌军,坚守台南。日本驻台总督桦山资纪通过英领事捎来降书,遭拒绝。由于日军的疯狂进攻和清政府的牵制,台湾军民处境日艰。仍身先士卒,率部与敌血战。10月日军从海陆夹击台南时,乘英国轮船内渡厦门。21日台南陷落。在不到半年的战斗中,其所率的黑旗军与台湾军民一起作战100余次,毙伤敌军3.2万多人。1902年署广东碣石镇总兵。1907年回钦州养病。1911年11月广东独立后,被推为广东民团总长,旋辞职归籍。1915年闻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愤慨异常, 表示愿为报国再请缨上阵。 刘永福1837—1917清末将领。又名义,字渊亭,广西上思人。幼家贫如洗。十三岁即为“滩艇中佣工”。十五岁随父叔习拳练棒。咸丰七年(1857年),太平天国革命处于高潮之际,叹曰:“大丈夫不能为数百万生灵造福,己觉可羞,”毅然参加了广西天地会起义,活动在顺德(今广西靖西)一带。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在滇桂边境组织黑旗军。同治四年(1865年)迫于清军围剿,率领部队转入越南境内。同治九年(1870年)又率部在滇越边境保胜一带活动。他注意生产,团结群众,其队伍日益壮大。同治十二年(1873年)为支援越南抗法、捍卫祖国边疆,接受越南政府邀请,发兵千余,加入越南人民抗法斗争。同治十二年十一月(1873年12月),率黑旗军配合越南军队于河内城郊大败法军,收复河内,击毙法军统帅安邺,歼敌数百,使法军退出红河,困守海防。因功被越南政府授以三宣副提督。光绪九年四月(1883年5月)再率黑旗军与法军在河内附近纸桥展开决战,歼敌二百余人,击毙法军司令李维业,威名大震,被越南政府任为一等良勇、三宣正提督。光绪十年(1884年)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他接受清政府记名提督职衔。在中法战争期间率黑旗军与法军数战,屡立战功。《中法和约》签订后,被召入关。后任广东南澳镇总兵。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被任命为帮办台湾军务。次年《马关条约》签订,日军踏进台湾,他在群众抗日热情推动下,自任军统,指挥抗日。台北沦陷,为守台中,调兵遣将,加强台中抗日力量。彰化失守后,同年八月(1895年9月)初又组织抗日力量,继续抵抗日军,收复云林、苗栗。后在日军进攻台南关键时刻,抛弃了台湾抗日军民,偷乘英轮返回厦门,台南陷落。后于1902年任广东碣石镇总兵。1909年后回钦州养病。1911年11月广东独立后,曾任广东民团总长,不久辞职回籍。 刘永福1837—1917Liuyongfu清末将领。原名建业,又名义,字渊亭。广东钦州(今广西钦县)人。生于1837年(道光十七年),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857年参加广西农民起义。1864年率部加入吴阿忠的天地会起义军。1867年转移到滇越边境保胜(今志街)一带,辟为根据地,队伍发展到数千人。1872年11月,法军陷河内、海阳等地,应安南王朝约请率军抗法。12月,在河内城郊大败法军,击毙敌将安邺。次年被安南王封为三宣副提督。1883年5月,在河内城西纸桥击败法军,毙法军司令李维业。因功升三宣正提督。12月,中法战争爆发。次年初,率黑旗军参战,并被清政府收编,授“记名提督”。1885年3月,在临洮大败法军,有力地配合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战局。战后奉调回国,1886年任广东南澳镇总兵。中日战争时赴台帮办军务驻守台南。次年,日军依据《马关条约》强行接收台湾,引起台湾各族人民的反抗,他被推为抗日首领,在苗栗、彰化、嘉义等地英勇抗击日军,因孤立无援失败。他乘英轮潜回内地。1902年署广东碣石镇总兵。1907年因病归乡。武昌起义后,出任广东民团总长。旋即辞职回籍直至1917年病故。 刘永福1837—1917清末将领。字渊亭,本名义,广西上思人。1852年参加广西天地会起义。后在中越边境组织黑旗军,抗击法国侵略越南。中法战争中屡败法军,被清政府任命为广东南澳镇总兵。1895年领导抵抗日本侵略台湾的斗争。辛亥革命后任广东民团总长,后辞归故里。 刘永福晚清名将。1837年生,1857年参加反清起义,号“黑旗军”。1865年进入越南,1870年进驻保胜,1873年在河内打败法军。1874年被越南阮氏王朝授予三宣副提督。1883年5月19日在西纸桥再次大败法军。1884年8月联合清军对法军作战。1885年3月取得临洮大捷,1886年任广东南澳镇总兵,1894年渡台作战。1895年在台抗击日军,后返回大陆。1911年11月广东独立,任广东民团总长,不久辞职。1917年病逝。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