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外科正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外科正宗外科著作。明陈实功(1555—1636)撰。四卷。实功字毓仁,号若虚,崇川(今江苏南通)人。行医四十年,临床经验丰富,尤以外科见长。提出“五戒”、“十要”作为外科医生守则,重视外治法。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撰成此书。卷一为痈疽门。卷二为上部痈毒门。卷三为下部痈毒门。卷四为杂疮毒门。分述常见外科病证一百二十余种,载方一百五十六首,补遗一百五十七首。每证均首明病因、病理,次论诊断要点,又详其治法,并示验案,最后记载炼制诸药方法。全书内容丰富,论述简明,层次清楚,文图并茂。陈氏重外治,常以刀针或腐蚀药清除坏死组织,并强调扩创引流,“使毒外出为第一”,力辟当时只要内治,轻视外治倾向。书中记述之鼻息肉摘除术,死骨剔除术,乌龙针剔除,目部异位及下颔脱臼之整复法等,颇为后世医家重视。以“列症详、论治精”见称。是书为重要的中医外科文献,对中医外科发展,影响颇著。有万历四十五年刻本,崇祯四年(1631)刻本,光绪十二年(1886)刻本,一九五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138 外科正宗中医外科学专著。明代陈实功撰于1617年。4卷,157篇。卷1为外科总论,包括痈疽、原委、治法、五善、七恶、调理及痈疽图形等15篇; 卷2至3论流注、乳痈、肠痈、脏毒、痔疮、鱼口便毒、杨梅疮等14篇;卷4为阴疮、伤寒发颐等119篇。本书搜集明以前的外科有效方药,结合作者40余年的临症经验编写而成。本书首列病理,次叙症象、诊断,再立治法方药。治疗主张内外并重。内治法着重于调理脾胃,治法多用托、补二法。外治法常以腐蚀药或刀针清除腐肉,扩创排脓,使毒外泄。本书尤对外用药及手术方法记述详细,内容丰富,对流注、乳痈、肠痈、脏毒、痔疮等疾病的治疗,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作者还提出“五戒”、“十要”作为医生守则。故后人称其为“列症最详,论治最精”。是一部代表明代以前外科学成就的重要文献。 外科正宗中医外科学名著。四卷(亦有十二卷本,内容同)。明陈实功撰。陈实功(1555—1636),字毓仁,又字若虚。崇川(今江苏南通)人。明著名医家。清康熙十三年(1674)《通州志》卷十《人物》记载,陈实功幼年多病,对医学有浓厚兴趣,开始研读《素问》、《难经》及内外科临证诸医书,博览文史。行医侧重外科,积四十年临床经验,继承明以前中医外科学的成就,约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撰《外科正宗》。 外科正宗外科书名。明陈实功撰。刊于1617年。4卷。卷一总论外科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卷二至卷四分论常见的100余种外科病,并介绍典型病例,附图30余幅。总结了明以前外科学的成就。本书以“列症最详,论治最精”见称,为中医外科学的重要著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