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随州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刘随州集又名《刘长卿集》。诗文集。唐刘长卿(约714—约790)撰。十一卷。长卿字文房,唐宣城(今属安徽)人。因长期居住洛阳,故又自称洛阳人。至德进士。曾任长洲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其诗内容广泛,前期主要抒写不遇之感及边塞之作;中期多表现迁谪之怨与离别之情;后期则多为嗟叹老迈、寄情山水之间。专长五言,占全集十分之七,有“五言长城”之称。近体大都研练邃密而又委婉多讽;七律尤以工秀见称,然缺乏雄浑苍劲之气,近于中唐诗风。其描绘山水田园之作,冲淡闲远,清切自然、具有王维的特色。但一些诗往往意境雷同,用事、造句、遣词重复或类似者较多。现存诗五百余篇,其集,有十卷本与十一卷本两种。据宋人著录,十卷本中诗九卷,杂文一卷。明活字本、《唐人十二家诗》及《唐人百家诗》本,异为十卷,均只载其诗。十一卷本则诗十卷,文一卷。有《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与《丛书集成》本。此外,《全唐诗》收刘长卿诗五卷,《全唐文》收刘文一卷,今传世刘集中,有几篇为误收他人作品。 《刘随州集》11卷。收诗歌和散文。刘长卿长于诗歌。其文造语清丽,意境疏淡,在当时也有盛誉。有《四库全书》本。《畿辅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刘随州集十一卷。唐刘长卿 (725?—789?)撰。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河北)人。少读书嵩山。开元二十一年 (723)进士。至德二年 (757),历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判官。上元元年(760)贬潘州南巴尉,因有人为之辩白,酌移𥅅州司马。终随州刺史,故世称 “刘随州”。著有 《刘随州诗》、《刘随州文集》、《唐刘随州诗集》等。此集共十一卷。诗十卷, 文一卷。 卷首有正德十二年判随州事阳羡汤𨧷序,卷末有儒学训导玉山陈清作跋。刘长卿之诗号“五言长城”,大抵研炼深稳,而自有高秀之韵。其文工于造语,亦如其诗。故于盛唐、中唐之间,号为“名手”。但才地稍弱,是其一短。此书宋代有两种刻本,一是十卷本,有诗九卷,文一卷;二是十一卷本。前者已散佚,后者残存。今存明代刻本,均源于十一卷本。有弘治李士修知随州刊本。弘治临洮太守李纪刻本、正德十二年(1517)刻本;《四库全书》据正德二十年 (1517)刻本翻刻,后《四部丛刊》据此本影印。此外还有明铜活字本,明刊《十二家诗》本,清人席启寓《唐诗百名家全集》本等,但均为十卷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