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利马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利马Lima秘鲁首都,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位于利马河畔,东接安第斯山麓,西连太平洋外港卡亚俄。人口640万(1988年)。始建于1535年。曾长期为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的行政、宗教和文化中心。1821年成为秘鲁首都。腹地盛产棉花。集中全国工业的2/3,主要有纺织、制革、食品、化学、金属加工、炼油等。气候宜人,多古迹,为著名旅游城。 利马秘鲁共和国首都和利马省首府。位于利马克河畔,东接安第斯山麓,西连太平洋岸的港口城市卡亚俄。人口396.9万 (1981年),连郊区在内为460多万(1981年),约占全国人口的1/4。建于1535年,曾长期为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洲的行政、宗教和文化中心。1764年10月和1970年曾一再毁于强烈地震,后重建。1821年秘鲁独立定为首都,成为秘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集中全国工业的三分之二,主要有纺织、食品、皮革、塑料、药品、化学、金属加工、石油提炼等。利马克河谷盛产棉花。有铁路、公路同卡亚俄港及其他城市相通,并有国际机场。市内建筑壮丽,多广场、教堂、博物馆。有南美最古老的圣马科斯大学 (建于1551年) 和其他高等学校。利马是世界闻名的“不雨城”,四季无雨,气候温暖宜人,惟冬春多湿雾。是著名的旅游城市。 利马秘鲁共和国首都和利马省省会。位于沿海灌溉绿洲上。东接安第斯山麓,西连太平洋岸外港卡亚俄。面积70km2,人口774.85万(2004)。热带沙漠气候,年均气温19℃左右,年降水量10~50mm。是世界上著名“不雨城”。始建于1535年。曾长期为西班牙在南美洲殖民统治的重要行政中心。1821年7月秘鲁独立后,成为共和国首都。集中全国工业的70%,制造业职工人数占全国2/3以上。主要有纺织、食品、制革、服装、塑料等。有铁路、公路同全国最大港口卡亚俄港以及其他城市相通。有国际机场。市内有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1551)等12所高等院校、各类研究所和图书馆;有博物馆40座,其中秘鲁黄金博物馆收藏有6500件印加时代的黄金工艺品;国立人类考古学博物馆收藏有反映“前印加文化”成就的印加时代之前的石器、土器及木乃伊等。还有建于1746年(以后重修)的利马大教堂和建于1735年的陶勒泰戈尔宫等古建筑。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