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制皇帝亲自签发的命令的一种,用颁布国家制度之用。秦代始定为制。此后历代沿用。《资治通鉴·秦纪二》: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 ‘皇帝’,命为 ‘制’,令为 ‘诏’,自称曰 ‘朕’。”胡三省注: “师古曰: 天子之言,一曰制书,二曰诏书。制书,谓其制度之命也。” 制zhì❶防雨的外衣。《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成子衣制杖戈。”晋杜预注:“制,雨衣也。” 制又称制书,是帝王诏书的一种。古代王言为命,秦始皇改命为制。《史记·秦始皇本纪》: “命为制”。汉代,皇帝所下文书有四,其二曰制书。“制书者,帝者制度之命,其文曰制诏三公,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露布州郡也。”唐代凡行大赏罚,授大官爵,改革旧政,宽赦降虏,皆用制书,由中书舍人起草划行。宋代专用于拜三公三省高官及罢免大臣,撰制之官吏称为掌制。及元、明、清均有此文书形式。 制文体名。许慎《说文解字》:“制,裁也”。周官太祝有六辞,其一曰命,其三曰诰。诰以命播诰四方。秦统一,改命为制。是则制即敕命之文。汉时,有制书,有策书。蔡邕《独断》:“其文曰制,诰三公,赦令,赎令之属是也”。制书者,用载制度之文,与诏无别。至唐,王言之体唯大赏罚,大除授方用。及武则天,因讳避,诏书复皆称制。宋时曰制者,以拜三公三省等职,或罢免大臣。吴讷《文章辨体》:“制诰皆王言,贵乎典雅温润,用字不可深僻,造语不可尖新,文武宗室,各得其宜,斯为善矣”。制书格式,有四六俪语,也有专门用语。后者如“敷告在庭”、“诞扬赞册”之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