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制策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制策

策,竹简; 造纸发明以前,以简作书。皇帝有事书策询问群臣,就称为 “制策”。此仪注流行于魏晋以前王朝。如《汉书·武帝纪》记载: 元光元年 (公元前134) 诏贤良,各 “受策察问,咸以书对”,于是公孙弘、董仲舒等,都先后对策。到了隋唐以后,制策通常用于科举考试中的对策,亦作“策试”。

制策

汉代,皇帝有事书之于策(竹简)以问臣下,称为“制策”。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成为国家取士的科目之一。唐刘肃《大唐新语·举贤》:“张柬之进士擢第为清源丞,年且七十余。永昌初,勉复应制策。”宋苏轼《策别七》:“国家取人,有制策,有进士,有明经,有词科,有任子,有府史杂流。”《宋史·苏轼传》:“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制策

文体名。许慎《说文解字》:“策者,谋也。凡录政化得失显而问之,谓之对策”。徐师曾《文体明辨》:“制策,天子称制以问对者是也”。汉武帝元光元年诏贤良,各“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至宋苏轼又以输忠陈义、婉切恳到答对仁宗。由是,凡策之体“练治为上,工文次之” (《文体明辨》)。刘勰《文心雕龙》:制策可分射策与对策。“射策者,探事而献说也以甲科入仕。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以第一登庸。皆选贤之要术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