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6.兔种改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6.兔种改良50年代初,引进英、法两系安哥拉兔进行杂交。60年代,本地白兔逐步被杂交改良兔所取代。70年代,兔的品种改良进展缓慢。进入80年代后,养兔业迅速发展,逐步形成省、县、乡三级种兔场为核心,广大养兔农户和专业户为基础的良种繁育体系;同时,先后大量引进推广以德系安哥拉兔(德国长毛兔)和青紫兰兔等为主的毛用兔、肉皮用兔良种,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扩大了纯种繁育和杂交改良。至1995年,全省累计引进国外优良品种16个,其中毛用兔品种4个,肉皮用兔品种9个,皮用兔品种3个。德国长毛兔已基本普及,毛兔良种覆盖率达到95%。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