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乍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乍得Chad中非内陆国家。面积128.4万平方公里。人口518万(1986年)。首都恩贾梅纳。地势较平坦,乍得盆地占国土大部,北部属撒哈拉沙漠。为热带沙漠气候,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经济以农牧业为主。 乍得全称乍得共和国。位于非洲中北部的内陆国家。面积1,284,000平方公里。人口518万 (1986年),有140多个部族,主要为柏柏尔族、萨拉族等。官方语言为法语和阿拉伯语。居民中半数以上信奉伊斯兰教。首都恩贾梅纳。全境地势平坦,仅北、东、南部边境地带为高原山地。北部地区属撒哈拉沙漠或半沙漠; 西南部有非洲著名的乍得湖; 中西部是辽阔的准平原; 北部的库拉山高3,415米,为中部非洲地区最高峰。气候干热,北部属沙漠气候,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资源主要有天然碱、石灰石、白陶土及钨、锡、铜、镍、铬、铀、锰、石油等。农作物有棉花、花生、阿拉伯树胶、小米、高梁、玉米、稻米、小麦等。畜牧业发达。工业主要是农牧产品加工,其他还有纺织、卷烟、制糖、发电等小型企业。出口皮棉、肉类和皮张等;进口石油产品、食品、化工产品、纺织品等。货币名称非洲法郎。历史悠久,早期的“萨奥文化”是非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9-10世纪先后建立了一些穆斯林王国。1902年法国占领全境,1910年成为法属赤道非洲的一个领地,1946年成为法国海外领地,1958年11月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11日宣告独立,成立乍得共和国。1972年11月28日同中国建交。 乍得非洲中北部内陆国家。全称乍得共和国。1960年8月11日建国。国土面积1284000km2,人口690万(1997年联合国估计数字)。首都恩贾梅纳。1972年11月28日与中国建交,1997年8月15日中止外交关系。国土占据乍得湖盆地东半部。境内地势大部平坦,海拔300~500m。北部提贝斯提高原平均海拔2000m,位于高原上的库西山海拔3415m,是全国最高点。乍得湖是中部非洲最大的内陆淡水湖,雨季时面积可达2.2万km2。全境多属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27℃。南部降水量900~1400mm,北部200~400mm。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47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6669亿非洲法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6美元。1997年汇率:1美元=583.7非洲法郎(乍得货币)。工业主要是农牧产品加工工业,其中以棉花加工为主,全国有22家棉花加工厂。1996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7%,其中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1%。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8.9%。可耕地面积5200万hm2,已耕地700万hm2。1996年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4%。棉花是主要经济作物,全国约有1/4的人口从事棉花种植。1997年籽棉产量约20.4万t,居非洲前列。是中部非洲主要畜产国。全国约100万人从事畜牧业,牧区约占全国面积1/3。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居第2位。境内无铁路,主要靠公路。公路总长2.5万km。其中沥青路253km。有1架飞机,年客运量1.5万人次。首都有国际机场,可起降大型飞机。是黑非洲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的国家,文盲占全国人口的89.2%。实行六年义务教育。1995年全国有小学2918所,儿童入学率为59.3%;中学157所,在校学生8.3万人,教师1.1万人;大学1所,有学生3173人,教师300人。乍得2003年估计人口860万。独立日(国庆日)8月11日。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0.7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9.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美元。通货膨胀率-1.9%。2002年工业、农业、畜牧业、服务业产值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4%、37%、13%(2001)、49%。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