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前庭大腺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位于两侧大阴唇下方,腺管开口于小阴唇内侧靠近处女膜处。因解剖部位上的特点,在性交、分娩或其他情况污染外阴部时,病原体易于侵入而引起炎症。急性炎症发作时,细菌首先侵犯腺管,腺管呈急性化脓性炎症,腺管口往往因肿胀或渗出物凝集而阻塞,脓液不能外流,积聚而形成脓肿,称为前庭大腺脓肿(见图7.2-1)。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压痛明显,触及波动感,脓肿直径可达5—6厘米,病人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当脓肿内压力增大时,表面皮肤变薄,脓肿可自行破溃,如破孔大,引流通畅,炎症较快消退而痊愈;如破孔小引流不畅,则炎症持续不消失,可反复发作。急性炎症消失后,脓液逐渐转为清液而形成囊肿,称为前庭大腺囊肿。有时炎症较轻,腺管堵塞,分泌物不能排出亦可形成囊肿,囊肿大如胡桃,病人感到外阴部有胀、坠感。急性炎症时,需卧床休息,选用抗生素,局部热敷,坐浴,脓肿形成后可切开引流并作造口术。较大的前庭大腺囊肿可行造口术,代替以前的囊肿剥出术,因造口术方法简单,损伤小,术后还能恢复腺体功能。如有条件,以激光行造口术,则更为简易、痛苦小。 图7.2-1 前庭大腺脓肿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