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动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24 动静

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指运动与静止。老子最早论述了动静关系,《老子·四十章》:“反者,道之动”,但又将事物的运动归于虚静,认为 “归根曰静”。《易传》强调变动,“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易·系辞下》)。北宋周敦颐分动静为两类,一类是“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一类是“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通书·动静》),南宋朱熹改造并发挥了周敦颐的动静观,用体用关系说明动静关系。明清之际王夫之提出“太虚本动”。认为运动即阴阳本身的运动,强调“动极而静,静极而动,……方动即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思问录·外篇》)。

动静

中国古代哲学关于运动与静止及其关系的理论。老子有“反者,道之动”,“归根曰静”的观点。《易传》强调“变”、“动”的作用,但也以“寂然不动”作为“感而通天下之故”。王弼提出动起于静,受制于静的思想。东晋僧肇认为“必求静于诸动”。北宋周敦颐提出“动而无静,静而无动”,割裂两者的关系。南宋朱熹以静为体,以动为用,认为静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明清之际王夫之提出“太虚本动”,认为事物之动静根源于阴阳之动静,动是绝对、根本的,“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两者相反而相成。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