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北史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83 北史

断代史史书。100卷,本纪12、列传88,唐代李延寿撰。记载北朝魏、齐 (含东魏)、周 (含西魏)和隋四代,自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迄隋恭帝义宁二年(618) 233年间史事。延寿父大师曾撰南北史书,未成而殁。延寿继承父志,以其父旧稿,参考已出宋、齐、魏诸书和已撰成尚未颁行的梁、陈、周、齐、隋诸书,历时16年,私家修成此书。该书虽取材于八代史,在史料上确有增加,且可对八代史进行考订、勘误,文字简练易读。所以,八代史虽出,该书也有流行必要。

北史

纪传体北朝史。二十四史之一。一百卷。唐李延寿(生平简介见《南史》条)撰。记事起北朝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迄隋恭帝义宁二年(618),述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各朝兴亡,共二百三十三年历史。计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无志表。延寿撰《北史》,除用其父李太师原书稿外,主要以《魏》、《北齐》、《周》、《隋》四书为本。其总四书为一史的方法为“编次别代,共为部秩”;“除其冗长,捃其菁华”;“鸠聚遗逸,以广异闻”(《北史·序传·上南北史表》),即打破北朝四书的朝代界限,而以《北史》统贯之。北朝四书原有帝纪,《北史》将其连缀为魏本纪五卷,齐本纪三卷,周本纪二卷,隋本纪二卷。《后妃》、《孝义》等传,北朝四史原有此目,《北史》亦按朝代为序将其连缀。凡祖孙父子兄弟,《北史》也采用与《南史》相同的办法传一人而其子孙皆附于传内。对这种作法,钱大昕赞谓“延寿既合四代为一书,若更有区别,则破碎非体,又必补叙家世,词益繁费。且当时重门第,类而次之,善恶自不掩,愚以甚得史记合传之体,未可轻议其失”(《潜研堂问答》第九)。北朝四书叙二百三十三年史事原达三百十五卷之多,《北史》则浓缩为一百卷。删繁就简,事增文省,条理清晰,文字简炼确是《北史》之长。李延寿世居相州,于《北史》用力独深。《南》、《北》二史相较,《北史》更为精博。其删削北朝四书时,对《魏书》纪传删芟较多,主要是那些每代的禅让过程、檄文、诏令、表册等。《隋书》中史论多为魏徵所写,言精而意赅,故多为《北史》所采。因《北史》卷帙少,头绪明,易钞写,便周览,故面世后影响超过北朝四书。《北史》虽删节北朝四书,但亦增加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李延寿自谓“又从此八代正史外,更勘杂史于正史所无者一千余卷,皆以编入”(《北史·序传》),魏收作《魏书》,以东魏为正统而不为西魏三帝及诸后立纪传,遗漏西魏史事,实不得谓之完史。隋魏澹撰《后魏书》,“矫正收失,澹以西魏为真,东魏为伪,故文、恭列纪,孝靖称传。合纪、传、论例,总九十二篇”(《史通·古今正史》)。魏澹《后魏书》今佚。李延寿即据澹书,在《北史》本纪中补进了西魏文帝、废帝和恭帝三帝纪,在后妃传中亦补进了文帝、废帝、恭帝三帝皇后列传,又增梁览、雷绍、毛遐、乙弗朗、魏长贤、魏季景、房谟、唐永、孟信、郭道、李顺兴等人列传。这样,《北史》所记魏史,就包括了东魏和西魏,较魏收《魏书》为详,未留下大的缺漏和空白。另如《北史》所记高门大姓高乾草菅人命,劫女杀婢事,此为《北齐书》所无。在李弼等人传后,对西魏、北周的军事制度有较详记载。《苏威传》记隋统一后江南地区人民的反隋暴动很详尽,为《隋书》所不载。这些都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阶级矛盾等方面的重要史料。此外,延寿撰《北史》时广搜杂史,将大量口语材料增补入传,遂使《北史》所记人物形象生动,亦更加真实。这类资料在《东魏孝静帝纪》、《高昂传》、《斛律金传》、《李稚廉传》、《尔朱荣传》等人纪传中时可发现。《北史》之失,亦与《南史》相类。首先是删削有不当处。如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即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宋、魏间发生大战,历时一年多,魏太武帝曾渡过黄河,攻至长江北岸,太武帝筑行宫于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这是关于当时南北关系的重要史实,《魏书·世祖本纪》、《宋书·文帝纪》皆有详细记载,《北史》删至四百字,不少有价值的史料便被删掉了。又如北周有大臣尉迟迥,其弟为尉迟纲,“尉迟”为复姓,与“尉”全不同。《北史》为了省文,在《周武帝本纪》中书作“尉迥”、“尉纲”,改其姓氏,似为另一人。其次,李延寿好述神怪,且往往增北朝四书之所无者,如《北史·齐文宣帝纪》于《北齐书》所记高洋应做皇帝的征兆之外又增三事;《北齐书·斛律光传》并未记其死前凶兆,《北史》却一连记上八件。怪异谣谶、琐言碎事,不嫌其多。此外,如刘昶、萧宝寅、萧综、萧大圜等人,《南》、《北》二史均有传,亦系重复。
由于《北史》主要来自北朝四书,而后来北朝四书在流传过程中残缺较多,《北史》遂成为校勘四书的最好依据。如今本《北齐书》三分之二已散失,其残缺部分,后人就系取《北史》的篇章补足。因此《北史》与北朝四书可相互依存,并行不悖。商务印书馆百衲本《北史》,原为较好的版本。1974年中华书局以百衲本为工作底本进行点校,以汲古阁本、武英殿本进行通校,以南、北监本和金陵书局本作为参校,择善而从,出版了《北史》标点本。为便于寻检,又新编了总目附于书中。此为目前最好的版本。

北史

纪传体正史。唐李延寿撰,全书一百卷,有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无表、志。本书作者在其父旧稿基础上,删并北朝魏、齐、周、隋四书而成。得失与所撰《南史》同。参见《南史》本。

北史

一百卷。唐李延寿撰。李延寿约生活在唐高祖到高宗时期,字遐龄,相州(今河南安阳市)人,历史学家。他是继其父李大师编史之志,属私人编撰一个时期的历史。他撰史资料来源主要是以删抄八书,又收集了一千多卷杂史以增广史料。从公元643年开始撰史,经过十六年,于公元659年完成。《北史》从北魏登国元年(386)开始,到隋义宁二年(618)止,包括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等朝二百三十三年的历史。有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共计一百卷。没有志,也没有表。按北朝魏、齐、周、隋,依朝代先后顺序编排的。本纪十二,为魏本纪五卷,齐本纪三卷,周本纪二卷,隋本纪二卷。其中东、西魏放在北魏之末。《魏书》中,没有为西魏立纪,《北史》中,补了西魏三个帝纪。列传八十八卷的编排也是按朝代先后顺序,先宗室诸王,后是将相臣,一朝一段,类传是将几个朝代的同一类人物,按时间先后,编在一个传内。从《北史·序传》可看到李延寿一个人抄录,魏、齐、周、隋、宋、齐、梁、陈八朝正史,又杂史一千余卷,由此可见私人撰史的勤苦。本纪又依司马迁体,以次连缀的,用十六年时间。《南·北史》体例完整,材料充实,文字又简练。《南史》、《北史》打通朝代,前后一贯,补充了许多重要史实。但是也有缺陷,南北朝原为一个历史时期,而李延寿分写成二书,各成体系,有割裂错置之处,因此在阅读时应互相参阅,参看钱大昕《辩廿二史考异》卷三十九,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史部二》。

《北史》

记载北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唐代李延寿撰。全书共100卷,其中魏本纪5卷、齐本纪2卷、周本纪2卷,隋本纪2卷、列传88卷。记述从公元386年(北魏登国元年)到618年(隋义宁二年)共232年的历史。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