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北魏均田制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北魏均田制Beiwei juntianzhi

北魏时期的土地制度。北魏初年,北方由于长期战乱,土地荒芜,人口流亡,民多荫附,严重地影响了政府的赋役征收。太和九年(485)十月,孝文帝采纳给事中李安世的建议,颁布均田令,按农民人数或官吏等级分配国家所掌握的无主荒地,规定: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人受露田20亩。年满70岁时露田还给国家,而桑田可作为世业,传给子孙。露田不能买卖,原有桑田超过20亩的,可出卖超过部分。地主可以按其拥有奴婢和耕牛的数量,多获得一些土地,其中奴婢受田标准同普通农民一样,耕牛每头受田30亩。地方守宰按官职高低,授给公田,刺史15顷,下至县令、郡丞6顷,所授之田不许买卖。分得土地者要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均田制是我国历史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补充形式,是在北方土地荒芜,自耕农稀少的特定条件下出现的。均田所授之田,仅仅是国家掌握的荒地和无主之地,而不是所有耕地。均田制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保证了封建国家的租调收入和徭役征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处境。对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北魏均田制被后来的北齐、北周、隋、唐各朝大体沿袭。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