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技术推广
50年代初,辽东、辽西两省的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和农机业的技术推广,主要是围绕粮棉油生产,鸡、猪、牛、马等家禽家畜的改良与防病,苗圃和造林,引进和推广苏联的马拉式半机械化农具等展开工作,使农村各业生产水平很快比新中国成立前有了较大提高。到60年代,随着农业科学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由单项技术推广逐步扩展到综合配套技术推广,由单一农业扩展到大农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为推动农业生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60年代中期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由于受“文化大革命”和“左”的政策的影响,农技推广机构遭到破坏,人员被下放,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辽宁省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尤其随着“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摆到了突出的位置。国家和省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辽宁省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
各级农业推广部门根据每个阶段的农业发展和重点任务,开展推广工作。❶组织实施省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计划。自1982年起,为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支持力度,辽宁省财政厅设立了“省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补助经费”专项资金,省财政厅、省农办共同确定项目,共同管理,由省直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负责组织全省实施。平均每年安排“省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100余项,到1997年累计推广省重点项目1 700余项。
❷实施“丰收计划”。这是由农业部在全国组织实施,以大宗粮、棉、油及畜牧、水产增产、增收为目的的大型农业技术综合推广项目,截止到1996年底,全省已累计实施部、省级“丰收计划”项目115项,覆盖面积394.75万公顷。
❸农业科技集团承包。从1988年起至今,全省累计完成“农业科技集团”承包面积827.67万公顷,参加人员10.7万人次,平均每年承包面积160万公顷,2万多科技人员参加承包。
❹实施“123工程” (即在全省选择100个村、20个乡,连同3个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县,组成一个遍布全省农村的星罗棋布的三级综合科学实验网络系统)。自1983—1995年共实施3期,12年间,先后有120多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近2 000多科技人员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