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匡谬正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匡谬正俗

训诂学著作。八卷。唐颜师古撰。颜师古(581—645),名籀,以字行。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市)。颜之推孙。唐高祖李渊入关(618)时,授朝散大夫,累迁中书舍人,太宗即位(623),拜中书侍郎,累官至弘文馆学士。家学渊源,精文字训诂之学。贞观(627—649)中,与国子祭酒孔冲远同定《五经正义》,并录字体数纸,成《字样》一卷。除《匡谬正俗》外,另注《汉书》一百卷及《急就章》,为世所重。颜氏以世俗之言多谬误,质诸经史,匡而正之,谓之《匡谬正俗》。至高宗永徽二年(651),“草稿才半,部帙未终”而卒,其子颜扬庭编为八卷表上于朝。唐高宗敕令录付秘阁,书遂得以流传于世。
《匡谬正俗》一至四卷共五十五条,讨论《论语》、《礼记》、《春秋》等诸经训诂音释;五至八卷共一百二十七条,讨论《史记》、《汉书》等书字义、字音及俗语相承之异。颜氏作此书,意在匡正当时语言中之讹谬,如“两量”条云:“或问曰:今人呼履舃屐𪨗之属,一具为‘一量’,于义何耶?答曰:字当作‘两’。《诗》云‘葛屦五两’者,相偶之名,屦之属二乃成具,故谓之‘两’,‘两’音转变故为‘量’耳。古者谓车一乘亦曰一‘两’,《诗》云‘百两御之’是也。今俗音讹,往往呼车为若干‘量’。”此为纠正字形及字音者。此书最大价值还在于“正俗”,如“便面”条云:“《张敞传》云:自以便面拊马。按所谓‘便面’者,所执持以屏面,或有所避,或自整饰,借其隐翳得之而安,故呼‘便面’耳。今人所持以自蔽者总谓之‘扇’,盖转易之称乎!原夫‘扇’者,所用振扬尘氛,来风却暑,鸟羽、箑可呼为‘扇’。至如歌者为容,专用掩口;侍从拥执,义在障人;并得‘扇’名,斯不精矣!今之车舆后提扇,盖‘便面’之遗事与!案桑门所持竹扇形不圜者,又‘便面’之旧制矣!”将语词之历史演变同文物之更革结合加以考察,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此书虽篇幅不大,但包括面较广,说理也有精到之处,可供后人参考。然此书难免有千虑一失之处,如因缺乏古今音不同之观念,或误以今韵读古音,或以古音读今韵等。
常见的版本有《雅雨堂丛书》本、《艺海珠尘》本及《小学汇函》本均依《雅雨堂》本。解放前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曾收有此书。

匡谬正俗

八卷。唐颜师古撰。颜师古(581—645)名籀,字师古,一作思古,以字行;一说字籀。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县)。颜之推孙。隋仁寿中荐授安养尉,不久弃归长安,以教授为业。高祖入关(618年)授朝散大夫,拜敦煌公府文学,累迁中书舍人,专典机密。太宗即位(626年)拜中书侍郎,封琅玡县男,官至弘文馆学士,卒谥戴。传其家学,精文字训诂,曾受诏考订秘书,刊正古籍奇字,大显于时;注《汉书》、《急就章》;尚著《字样》一卷,颜元孙本之著《干禄字书》。据是书卷首扬庭表称:是书永徽二年(651年)师古子符玺郎扬庭表上于朝,称稿草才半,部帙未终,盖师古所成为未竟之本。扬庭表又云:敬奉遗文,谨遵先范,分为八卷,勒成一部,则今本乃扬庭所编。宋人诸家书目多作《刊谬正俗》,或作《纠谬正俗》,盖避太祖之讳。清钱曾《读书敏求记》作《列谬正俗》,则刻本偶误也。前四卷,凡五十五条,皆论诸经训诂音释;后四卷,凡一百二十七条,皆论诸书字义字音及俗语中的谬误。是书考据殊为严谨精密,向为训诂学家所推崇。《四库总目提要》云:“古人考辨小学之书,今皆失传,自颜之推《家训音证篇》外,实莫古于是书。其邱、区、禹、宇之论,韩愈《讳辨》引之,知唐人已绝重之矣;戒山堂《读史漫笔》解都、鄙二字,诧为独解,不知为此书所已驳;毛奇龄引《书序》俘厥宝玉解春秋卫俘,诧为特见,不知为此书所已引;洵后人证据,终不及古人有根柢也。”《郑堂读书记补逸》云:“所引诸书及前人训诂,多今世所不传;辨证亦多确核,故为从来所推重。”《四库总目提要》指出其谬误云:“惟拘于习俗,不能知音有古今,其注《汉书》,动以合声为言,遂与沈重之音《毛诗》同,开后来叶音之说。故此书谓‘葬’音臧,‘谊’‘议’音宜,‘反’音扶万反,‘歌’音古贺反,‘彝’音上声,‘怒’有上去二声,‘寿’有授受二音,‘县’有平去二声,‘迥’音户蓥反,皆误以今韵读古音。谓‘穰’音而成反,‘上’音盛,又音市郢反,‘先’音西,‘逢’音如字,不读庞,皆误以古音读今韵,均未免千虑之一失。”是书有《雅雨堂丛书》本、《艺海珠尘》本、崇文书局本、《小学汇函》本等。

《匡谬正俗》

唐颜师古撰,8卷。训诂书。师古为经学家,以经义训诂著名于世。作者“以世俗之言多谬误,质诸经史,匡而正之,谓之匡谬正俗”。稿本未成而卒。其子颜扬庭将遗稿整理编为8卷,于永徽二年(651)呈上。前4卷凡55条,皆论诸经训诂音释,后4卷凡127条,皆论诸书字义、字音与俗语相沿之误,考证极精,有裨于后来学者。宋朝刻印时为避太祖讳更名“刊谬正俗”或“纠谬正俗”。清乾隆间重刊,复名。通行有《关中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稿》本。

匡谬正俗

亦称《刊谬正俗》或《纠谬正俗》,唐颜师古撰。是书系未定之稿本,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其子符玺郎扬庭表上于朝。表称“稿草才半,部帙未终”,“谨遵先范,分为八卷”;故今存之本实为其子编定。前4卷凡55条,皆论诸经训诂音释;后4卷凡127条,皆论诸书字义,字音及俗语相承之异。此书考据颇为精密,惟于古今音韵略有差失。宋人书目因讳“匡”字,遂改书名为“刊”或“纠”,郑樵《通志》、《崇文总目》等均有著录。今存《四库全书·小学类》及《雅雨堂藏书》等丛书中,《丛书集成初编·语文学类》亦收此书。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