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七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78 十七帖草书法帖。唐太宗李世民集藏王羲之草书书卷之一。计书札28通,107行,942字,因第一札首有“十七”二字,故名。卷尾有李世民亲书“敕”字,付弘文馆解无畏摹勒成副,并经褚遂良校定,号称“敕本十七帖”或“馆本十七帖”,为传世王羲之草书中之代表。除“敕字本”外,又有“贺本”和“陕本”。今存善本有明吴宽藏北宋拓本(民国初流入海外),明文征明朱书释文本。“贺本”传为贺知章临刻本,“陕本”为刘向卿藏本。此外,又有《十七帖》中《瞻近》、《龙保》二帖墨迹本,发现于敦煌,现藏英不列颠博物馆。 十七帖古代书法教学范本。草书法帖。唐太宗所收王羲之草书简札的连卷刻本。共计书札28通,107行,942字,第一帖首行有 “十七” 两字,故名 “十七帖”。书体气势雄健,风格特别,唐太宗时曾命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人用以教习宫廷。历代书学亦取作草书范本。此帖翻刻极多,传世墨本大凡有敕字本、贺本、陕本三个系统,海内外均有藏本。 十七帖王羲之草书单刻帖。因第一帖开头有“十七”二字,所以叫《十七帖》。共收26帖,一作27帖,又作29帖,134行,1160字。内有楷书4行20字。其中致周抚19帖,致桓温1帖,致郗愔3帖,致族中群从3帖。据载: 唐太宗好右军书,以重金征求王书三千纸,命褚遂良鉴定编辑,以1丈2尺为 一卷,共80卷,此其一也。唐·张彦远《法书要录》 说: “《十七帖》 长1丈2尺,即贞观中内本,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烜赫著名帖也。” 根据张氏所录与今刻本行、字数不同,因墨迹不传,无从考证。此帖书法疏放妍妙,气象超然,历来认为它是“书中之龙”、“草书圭臬”。因帖末有 “敕” 字,下刻 “付直弘文馆臣解无畏勒充馆本臣褚遂良校无失”等字,世称“敕字”本或“馆本”。此帖是学习今草的范本,字体清劲秀雅,使转纵横,极尽变化而有法度,变古朴为妍美,开 一代新书风。 晋·王羲之《十七帖》 十七帖草书法帖。因第一帖以“十七”二字开头,故称。唐太宗所藏王羲之草书简札的集刻本。传世刻本甚多,以明吴宽藏宋拓本、清冯铨藏唐拓本、清姜西溟藏北宋拓本、明文徵明朱书释文本为善本。为传世王羲之草书代表作之一。 十七帖单刻本。因卷首帖有“十七”两字,故名。著名草书法帖,晋王羲之书。历来刻本甚多,有出于唐摹原本者,有出于唐人临写者,有后人摹仿伪造者。据载:唐太宗好右军书,集王书凡3000纸,以丈二为1卷。其一也。凡27帖(一作29帖),134行,1160字。帖后有“敕”字,敕字下有小楷5行,为“副直弘文馆臣解无畏勒充馆本臣褚遂良校无失”。最后下刻“僧权”。此书疏放妍妙,气象超然。世人定为唐刻,俗称《敕字本》或《馆本》。传世拓本以姜宸英藏本、文徵明朱释本、吴宽藏本、涿州冯氏等所藏宋拓本为最著。姜本今在日本,日本博文堂有影印本。文本藏上海张氏处,有正书局有影印本。吴本藏上海图书馆,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影印本。冯本今藏河南开封博物馆。《十七帖》不仅是王羲之草书中最有名者,亦为历来草书中绝品,故历代均取作草书范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