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六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十六经黄老学派著作。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老子》 乙本卷前第二种古佚书。包括 《立命》、《观》、《五政》、《果童》、《正乱》、《姓争》、《雌雄节》、《兵容》、《成法》、《三禁》、《本伐》、《前道》、《行守》、《顺道》等14篇。其中很多篇采用黄帝君臣对话形式。有人认为即《黄帝四经》之一。(1) 认为天地有其固有的规律:“天有恒幹,地有恒常。” (《行守》)这种规律性,往往表现为对立的双方相反相成: 天地 “有晦有明,有阴有阳”,“有山有泽,有黑有白,有美有亚 (恶)”,但这些对立方面又是相成的: “静作相养,德疟 (虐) 相成。两若有名,相与则成。阴阳备物,化变乃生。” ( 《果童》) (2)主刑德并用: “凡谌之极,在刑与德。刑德皇皇,日月相望,以明其当,而盈□无匡。” ( 《观》) 国家治平的准则,在于刑德并用。刑与德就像日月经天,光辉灿烂,只有赏罚恰如其分,施政才能公平而无亏损。(3) 主张“刑天”、“法地”、“法人”,做到 “上知天时,下知地利,中知人事” (《前道》),按规律办事,才能治理好国家。这也就是“天地刑 (形) 之,圣人因而成之”。但要能 “因而成之”,关键在于把握时机: “圣人之功,时为之庸,因时秉□,是必有成功。”否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兵容》)收入文物出版社1974年版《马王堆汉墓帛书 (壹)》和1976年版《经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